凤翔郡
唐至德元年(756)改扶风郡置,治所在雍县(今陕西凤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凤翔、岐山、扶风、麟游、宝鸡、眉县、周至等县市地。二年(757)升为凤翔府。
唐至德元载(756年)改扶风郡置,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北,陇县、麟游县以南,扶风县、眉县以西地区。次年升为凤翔府。
唐至德元年(756)改扶风郡置,治所在雍县(今陕西凤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凤翔、岐山、扶风、麟游、宝鸡、眉县、周至等县市地。二年(757)升为凤翔府。
唐至德元载(756年)改扶风郡置,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北,陇县、麟游县以南,扶风县、眉县以西地区。次年升为凤翔府。
在今四川小金县西新格乡境。《清史稿·阿桂传》:“僧格宗者,小金川门户也。甲尔木山梁为僧格宗要经。阿桂乘贼怠,潜赴墨陇沟,夜半大雾,袭据之,进逼僧格宗。”即此。
城名。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史记·项羽本纪》:汉王四年(前203),汉王“引兵渡河,复取城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集解》:“孟康曰:‘于荥阳筑两城相对为广
在今山东临清市北二里。《方舆纪要》卷34临清州:大阜“盘踞百余亩,下视林莽数十仞,岿然为城北主山”。
即今山西神池县西北六十里八角镇。《方舆纪要》卷40崞县:八角堡“(明)弘治二年筑,万历十五年增修,周四里有奇”。嘉靖二年(1523)于此建八角守御千户所。即今山西省神池县西北八角镇。明弘治二年(148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泥山 “在司东三里,四时积雨、山多泥泞。一名梅岭,以梅赏生其上也”。
在今河南宝丰县东。《方舆纪要》 卷51宝丰县: 青条岭 “四面分水,其东南曰净肠河,流合滍水。又北为马渡河,又西为绵封河,东北为达老河,俱流合于沙河”。
在今陕西镇巴县东南八十里。《清一统志·汉中府一》: 星子山 “洋水源出此”。
即今甘肃岷县东北梅川乡。《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 梅川寨 “在卫城东北三十里”。
北宋置,属任丘县。在今河北任丘市西。政和三年(1113)改为定平砦。
即今湖北通山县东南三十里宝石乡。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通山县东南有宝石河市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