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兴隆寺

兴隆寺

又称南大庙。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之西南。旧址为唐渤海国时期寺庙,渤海政权灭亡后,寺毁,但大石佛犹存,故称石佛寺。清康熙初重建,称为兴隆寺。咸丰十一年再次重建。有院落三重,规模宏敞。今存马殿、关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等五殿。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矗立着渤海时期的佛教建筑石灯幢。殿前有重修兴隆寺碑记和渤海时期大型佛教石刻。


又称南大庙。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西南。建于清康熙初年,是一组清代寺院建筑。旧址为渤海时期寺庙,渤海政权灭亡后,寺毁刹灭,但大石佛等犹存,故又称石佛寺。据《宁安县志》记载:“兴隆寺原有三重佛殿,道光二十八年大火焚毁部分殿宇,咸丰五年开始重建,咸丰十一年建成。”今存马殿、关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等五殿。原有禅堂、配殿和钟鼓二楼,今皆不存。大雄宝殿是九脊庑殿式建筑,木构斗栱结构,前后三斗四栱七铺作,左右三斗四栱五铺作,四角是三面转角檐。是黑龙江地区仅有的清初木构斗栱建筑。五重殿经修缮彩绘,保持原貌,现已辟为历史文物展览室。三圣殿内有“琢而小之”的渤海大石佛,殿前台下有清代石狮。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矗立着有名的渤海时期佛教建筑石灯幢(石灯塔)。殿前有重修兴隆寺碑记和渤海时期大型佛教石刻。马殿右前方尚有迁来的清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父虽哈纳的墓碑。

兴 隆 寺


猜你喜欢

  • 粤王台 (臺)

    即越王台。故址在今广东广州市越秀山上。唐宋之问有 《登粤王台》 诗。

  • 邓坎砦

    在今贵州凤冈县南。《清一统志·石阡府》:邓坎砦,“明万历中,杨应龙攻龙泉,袭官军于邓坎,官军击走之”。

  • 郭璞山

    在今江西波阳县东。《明一统志》 卷50饶州府: 郭璞山“在府城东和南乡。根盘五十里,崇高百仞,峰峦峭拔,为鄱阳郡山之冠。世传郭璞尝旅寓于此”,故名。《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鄱阳县: 郭璞山“府东百十

  • 梁化郡

    ①南朝梁大同八年 (542) 置,属桂州。治所在梁化县 (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北长安村)。辖境相当今广西鹿寨、永福、柳城三县相连接地区。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②南朝梁置,属广州。治所在安怀

  • 邯郸县

    ①秦置,为邯郸郡治。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汉书·地理志》 注引张晏曰:“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云。”西汉为赵国治。三国魏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废入临漳县。隋开皇十六年(598)复置,

  • 西周邑,即今山西霍州市。《国语·周语上》:厉王暴虐,国人暴动,“乃流王于彘”。《汉书·地理志》 河东郡彘: “周厉王所奔。” 西汉改置彘县。古邑名。西周邑。在今山西省霍州市。因附近有彘水,故名。公元前

  • 仙女庙镇

    即今江苏江都市驻地。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8:“扬州东陵圣母庙主女道士康紫霞,自言少时梦中被人录于一处,言天符会摄将军巡南岳……恍惚而返,鸡鸣惊觉, 自是生须数十根。”人谓之仙女,后因立庙祀之,名曰

  • 屈部

    宋大理国部落之一。居住于葛鲁城一带,属建昌府。在今四川德昌县南。《元史·地理志》 昌州: “初,乌蛮阿曲之裔寖强,用祖名为屈部。其孙乌则,至元九年内附。十二年改本部为州,兼领普济、威龙,隶定昌路。”大

  • 春秋时鲁邑。有二: (1) 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亦称西郓。《春秋》: 成公四年 (前 587),“冬,城郓”。《左传》: 成公十六年 (前575),“九月,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公还,待于郓”。杜注

  • 雁来洲

    在今江西彭泽县北。《方舆纪要》 卷85彭泽县“峨眉洲” 条下: “县北有雁来洲,明初安庆赵双刀夜泊,得陈友谅雁伪书,因而误斩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