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羌堡
①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黄龙乡西福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三舍(关)上十里为伏羌堡,上十里为红崖关。”
②明置,属石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大印堡”条内:“徐塘(堡)北(南)三十里为伏羌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8石泉县:伏羌堡“在县北一百里,与白草诸羌为邻,明时以重兵守之”。
③即南川营。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北南川河畔。一说在湟中县西南。《清一统志·西宁府二》:南川营“旧名伏羌堡”。
①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黄龙乡西福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三舍(关)上十里为伏羌堡,上十里为红崖关。”
②明置,属石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大印堡”条内:“徐塘(堡)北(南)三十里为伏羌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8石泉县:伏羌堡“在县北一百里,与白草诸羌为邻,明时以重兵守之”。
③即南川营。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北南川河畔。一说在湟中县西南。《清一统志·西宁府二》:南川营“旧名伏羌堡”。
明洪武八年 (1375) 置,属大同都卫。治所在今内蒙古卓资县北灰腾梁。次年废。
即今黑龙江省北部呼玛河,为黑龙江支流。源出伊勒呼里山北侧,流经塔河县,于呼玛县南注入黑龙江。清何秋涛 《朔方备乘》 卷24:“瑚玛尔河,一作呼马拉河,一作呼麻拉河,一作呼马儿河,一作呼玛尔河。康熙中,
明置,属榆林卫。即今陕西吴旗县北旧城子。《方舆纪要》卷61“永济堡”条下:把都河堡“在永济堡东四十里,亦名毕家梁”。
金明昌四年(1193)置,属盖州。治所在大宁镇(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城北之古城)。泰和四年(1204)废。贞祐四年(1216)复置。元废。古县名。金明昌四年(1193年)升大宁镇置,治今辽宁省岫岩满族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曹滴洞长官司: “高镜溪在司东。出高镜山,流合新化江。”
即今湖北黄石市。旧属大冶县。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大冶县东北有石灰窑市。1948年与黄石港、道士洑合设石黄镇。1950年改设黄石市。
在今甘肃清水县境内。《晋书·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四年 (389),后秦姚苌 “遣其将军王破虏掠地秦州,杨定及破虏战于清水之格奴坂,大败之”。在今甘肃省清水县境内。东晋太元年间,前秦将领杨定击败后秦
唐武德三年 (620) 置,属桃州。治所在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县境。七年 (624) 废入绥安县。
即今河北安平县西二十里大子文乡。清于此设子文店堡。
明 “九边” 之一。明弘治十五年 (1502)置,为军事重镇。治所在固原州 (今宁夏固原县)。防区相当今宁夏南部和甘肃东南部。《明史·兵志三》: “固原州,隶以四卫,设总制府,总陕西三边军务。” 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