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山
即伊卢山。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魏书·地形志》 安乐县:“有伊莱山神。”
即伊卢山。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魏书·地形志》 安乐县:“有伊莱山神。”
明置,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盘石镇。《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 盘石卫在 “乐清县西南五十里……洪武二十年城周九里,嘉靖中增修,领所三”。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
清道光十二年(1832)建,在今新疆巴楚县西南阿克萨克马热勒。光绪八年(1882)置玛喇巴什厅于此。
元于新城镇置,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
即今江苏灌南县东莞渎。《清一统志·海州》 “板浦镇” 条下: 莞渎镇 “在州东南百四十里,亦有盐场”。
西魏置,属平兴郡。治所在鱼洞戍 (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西北)。隋大业初废入景谷县。古县名。西魏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昭化镇西北。属平舆郡。隋大业初废。
①即今山东金乡县南兴隆乡。清同治《金乡县志》卷2:兴隆集在“城南二十五里”。②即今河南开封县东北十四里兴隆乡。清乾隆《祥符县志》卷6:有兴隆集。③即今湖北枣阳市东南三十四里兴隆镇。民国《湖北通志》卷7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远干府置,属楚雄府。治所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五十七里老街。洪武三十五年(1402)改镇沅州。
清道光二年 (1822) 置,属绥定府。治所即今四川城口县。《清史稿·地理志》 城口厅: “西:城口山,厅以此名。” 1913年改为城口县。清道光元年(1821年)析原太平直隶厅城口地置,治今重庆市城
海中之十洲。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汉武帝既闻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迹稀绝处。”亦说指仙境。唐卢照邻《赠李荣道士》诗
在今湖南道县东。唐元结《七泉铭序》曰:“道州东郭有泉七穴……其一曰潓泉,次曰泉,次曰涍泉、汸泉、德泉。铭之泉上,欲来者饮漱其流而有所感发者矣。留一泉名曰漫泉……一泉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