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山
即今山东五莲县东南三十六里五莲山。《清一统志·青州府一》:五莲山,“《县志》:有巨峰五,如青莲矗起,旧名五垛山。东路有十八盘、三垛峰,西路由风门入,与九仙山相近”。
在山东省五莲县东南。为崂山支脉。属低山丘陵。东北—西南走向。最高峰马耳山,海拔706米。同名主峰海拔515米。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植被以松、槐、栎为主。原名五朵山,明神宗以巨峰五座“如青莲矗起”敕名“五莲”。有亭、台、楼、阁及寺、塔、洞、潭、泉、池等胜迹,苏轼赞其“奇秀不减雁荡”。
即今山东五莲县东南三十六里五莲山。《清一统志·青州府一》:五莲山,“《县志》:有巨峰五,如青莲矗起,旧名五垛山。东路有十八盘、三垛峰,西路由风门入,与九仙山相近”。
在山东省五莲县东南。为崂山支脉。属低山丘陵。东北—西南走向。最高峰马耳山,海拔706米。同名主峰海拔515米。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植被以松、槐、栎为主。原名五朵山,明神宗以巨峰五座“如青莲矗起”敕名“五莲”。有亭、台、楼、阁及寺、塔、洞、潭、泉、池等胜迹,苏轼赞其“奇秀不减雁荡”。
即今河北石家庄市十八里于底乡。明嘉靖《获鹿县志》卷2:于底集“在城东十五里”。
北宋政和三年(1113)改赵城县置, 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北二十八里赵城镇。金复改赵城县。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赵城县置,治今山西省洪洞县北赵城。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洪洞县北、霍州市南一带。金复降为赵
今意大利的旧称。亦译作意大里亚、一打辇。清谢清高《海录》:“双鹰国又名一打辇,即澳地利亚,在祋古口之西北,疆域与西洋同。与单鹰国为兄弟。”
金置,属济阳县。即今山东济阳县东北六十里仁风镇。明洪武元年(1368)置巡检司,八年(1375)裁。
又名二峨。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南。《元和志》卷31峨眉县:中峨眉山“在县东南二十里。有古穴,初才容人,行数里渐宽。有钟乳穴,穴有蝙蝠,其大如筐”。《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中峨山“在峨眉县南二十里。亚于
1937年归绥沦陷后, 日伪曾改设厚和特别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为归绥市,为绥远省会。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改名呼和浩特市。旧市名。1948年由归绥县城区设置,隶绥
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南。《水经·易水注》:范阳陂 “在范阳城西十里,方十五里,俗亦谓之为盐台陂。陂水南通梁门淀,方三里,淀水东南流出长城注易,谓之范水”。
即今浙江衢县北王山。《方舆纪要》 卷93衢州府西安县: 项山在 “府北四十里。山陡峻,内有桐岩,旁列诸峰,势如奔马。上有项羽庙,因名”。
清雍正七年 (1729) 置,属雅州府。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西南正科乡。宣统三年(1911) 改流。
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二十七里兰渚山下。《水经·渐江水注》:“(西陵湖)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勗封兰亭侯,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晋书·王羲之传》:东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