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夫镇
北宋置,属上虞县。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五夫村。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区东南部。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五夫,人口2820。传宋时此村曾出过五位士大夫,故名。1958年设乐园公社,1960年改五夫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置镇。产稻、松、杉、竹。特产白莲、板栗。有农机、胶合板、工艺品等厂。有公路通市区。古迹有兴贤书院、朱子社仓、紫阳书院、朱子巷遗址。
北宋置,属上虞县。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五夫村。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区东南部。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五夫,人口2820。传宋时此村曾出过五位士大夫,故名。1958年设乐园公社,1960年改五夫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置镇。产稻、松、杉、竹。特产白莲、板栗。有农机、胶合板、工艺品等厂。有公路通市区。古迹有兴贤书院、朱子社仓、紫阳书院、朱子巷遗址。
明宣德中置,在今河北宣化县北五十里青边口村。《方舆纪要》 卷18万全都司: 青边口堡,“ 《边防考》: 本堡沿边山形中断,故曰青边口。临口依平地为墙,以北则山岩沟壑,崎岖相错,其长亦以部落拒守,盖中路
①西汉元狩元年(前122)置,治所在陈留县(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镇)。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市及尉氏县以东,宁陵县以西,延津、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地。西晋改为陈留国,移治小黄县(今河南开封县东北)。
隋开皇初改北谯县置,属扬州。治所即今安徽全椒县。大业初改为全椒县。古县名。隋开皇初以北谯县改名,治今安徽省全椒县。大业初改名全椒县。
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南长甸河口村。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宽甸县:“长甸河口在县城南一百里。”
亦作青泥河。即今湖北襄阳县西北之清河。《陈书·章昭达传》: 南朝陈太建二年 (570),“萧岿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乘轻舟袭之,焚其舟舰”。又 《宋史·张顺传》: “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
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梭罗乡西三里袁家溪。在四川省邻水县中部。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清代兴集。镇人民政府驻袁市,人口8770。以姓氏名场。1950年置袁市乡,1958年改公社,
在今黑龙江方正县西南莲花村。民国 《方正县志》: 莲花泡 “在县城西南十二里。其泡椭园形,南北长半里余,东西宽六十丈,水深四五尺。向产莲花,七月间,花红灿锦,叶碧接天,士女赏玩络绎不绝,诚边城之胜景也
西周初封国,称为巴子国。春秋时,与楚、邓等国交往甚密,向川东发展。战国时,巴国亦称王。都江州(今四川重庆市)。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鱼复在今奉节
1929年改芦山县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思茅市西南六十二里官房。清代为六困土把总,布朗语意为六个大村落,以汉字反其意作六顺。1953年撤销,并入思茅县。旧县名。1929年由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七区
唐置,在今陕西华阴市东。《资治通鉴》:唐至德元年(756),哥舒翰败于灵宝,“翰至关西驿,揭榜收散卒,欲复守潼关”。宋置关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