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霄县

云霄县

1913年改云霄厅置,属福建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治所即今福建云霄县。1928年直属福建省。


在福建省西南部沿海、漳江流域。属漳州市。面积1054平方千米。人口41.3万。辖6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据《寰宇通志》漳州府《山川》,云霄山“以其高耸霄汉,故名”。县以云霄山得名。元为云霄驿。明为云霄镇。清嘉庆五年(1800年)析漳浦县云霄镇及平和、诏安县部分地置云霄厅,属漳州府。1913年置云霄县,治今云陵镇,属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49年属第六专区。1950年3月属漳州专区,同年9月改称龙溪专区。1971年属龙溪地区。1985年属漳州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南部,漳江流贯全境。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甘蔗、烟草、香蕉、枇杷、菠萝、白木耳、蜂蜜、金枣等。沿海产鱼、蚶、蛏、盐。工业有制糖、卷烟、罐头、机械等。福分(诏安)、漳云、双码公路经此。航运通汕头、厦门。名胜古迹有漳州古城址、陈政墓、威惠庙及石矾塔。纪念地有中央闽南地委机关旧址、坪水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


猜你喜欢

  • 武山湖

    一作午山湖。在今湖北武穴市北。《方舆纪要》 卷76广济县: 武山湖,“湖滨有武山,又有樊哙城”。

  • 围炉山

    在今湖北大冶市东。《明史·地理志》 大冶县:“又东有围炉山,出铁。”

  • 青泥渡

    即今江西临川市东南青泥镇。明弘治 《抚州府志》 卷6临川县: “青泥渡东岸有义渡��。” 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 临川县东南青泥渡汛。

  • 菉葭浜镇

    又名陆家浜镇。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二十四里陆家镇。清时有千总驻守。据清诸世器著 《菉溪志》 载: “菉葭浜一名陆家浜,一说以 (陆) 平原后裔居此得名; 一说以地产葭苇,其色绝绿,可充箫管之用得名。”

  • 阳北县

    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由阳城县北部析置,治大宁(今山西阳城县北大宁)。1945年4月撤销,与阳南县合并,复置阳城县。旧县名。太岳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山西省阳城县北部析置。以位县北得名。治今阳城县

  • 荣哈

    即宗喀宗。今西藏吉隆县驻地宗嘎。

  • 支提寺

    又名华藏寺。在今福建宁德市西北四十五里支提山双髻峰下。海拔800余米。“支提”,梵语意为灭恶生善。北宋开宝四年(971)吴越王钱俶建,名华严寺。雍熙二年(985)赐名雍熙寺。明永乐五年(1407)赐名

  • 白果铺

    在今四川会理县北白果湾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会理州:白果铺“在州北六十里”。

  • 连云山

    ①一名连云峪。在今辽宁盖州市西北十五里,大青河口外。《明史·地理志》 盖州卫:“有连云岛,上有关。”②在今浙江青田县西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94青田县:连云山“有大、小二山,小连云山延袤数十里……迤

  • 金神墩

    即今安徽桐城县东南金神镇。清道光 《桐城续修县志》 卷1 《乡镇》: 金神墩 “小镇。城南三十五里由县往棕阳之路,水涨时至此乘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