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门山

云门山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南。《水经·渐江水注》:“(山阴)南又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架林裁宇,割涧延流,尽泉石之好。”《舆地纪胜》卷10绍兴府:云门山“在会稽南三十一里。有雍熙寺,为州之伟观。昔王子敬居此,有五色祥云,诏建寺号云门”。

②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七十里南洋屿。《清一统志·福州府一》:云门山“多松竹泉石之胜。南连芹岩、蒲峰、后湾、石龙诸山,长江绕于前。江中有琴屿、双鱼屿”。

③一名云峰山。在今山东青州市南五里。元于钦《齐乘》卷1:云门山“上方号大云顶,有通穴如门,可容百余人,远望如悬镜”。

④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02乳源县:云门山在“县东北十里。盘礴高峻,常兴云雾”。山麓有寺名云门寺,五代时,文偃禅师建,南汉赐名大觉寺。佛家称其宗派为云门宗。

⑤又名龙门山。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159合州:云门山,“《蜀都赋》云:指渠口以为云门”。明万历《合州志》卷1:云门山“两山壁立, 白云往来, 故名”。《元史·世祖纪》:至元十年(1273)正月,“合剌请于渠江之北云门山及嘉陵(江)西岸虎头山立二戍”。即此。


(1)古山名。又称东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唐李白有《送纪秀才游越》诗:“禹穴寻溪入,云门隔岭深”,即此。(2)今山名。(1)在山西省阳高县北部,邻接内蒙古自治区。因山顶云雾环绕,又称戴帽山。山势起伏连绵,同名主峰海拔 1040 米。山上草木丛生,俗有“北岫攒云”之称,为“阳高八景”之一。(2)又称云峰山。在山东省青州市城区南,西北邻驼山。海拔421米。山顶有云窟和云门洞,南北相通,夏秋时常有云雾从中穿过。远望云门洞,如玉镜高悬,故有“云门拱壁”之称,为“青州八景”之一。洞北有二龙泉。山南崖壁上有隋代石窟造像五处。东北麓有明代开凿的万春洞(希夷石室)。北侧悬崖镌刻高7.5米、宽3.7米的巨大“寿”字,为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书。相传“寿比南山”一词即源出于此。东麓有希夷洞,洞内有陈抟枕书长眠石像。 (3)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6千米。山上流泉飞瀑,巉岩嵯峨,桂花香溢,风光绮丽。山有云门寺,是佛教云门宗之发祥地。参见“云门寺”。


猜你喜欢

  • 新安都

    在今海南省澄迈县东北。《明史·地理志》 琼州府澄迈县: “西南有铜鼓巡检司,治新安都。”

  • 青塘寨

    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南青塘镇。《方舆纪要》卷88雩都县: 青塘寨“在县北百八十里。宋绍兴中,岳飞平收峒功成,以其地界三邑之冲,置寨于此。明朝亦设巡司”。万历十三年 (1585) 废。南宋绍兴中,岳飞以其地

  • 叶堂关

    亦作叶堂堡。今四川平武县西北叶塘乡。《明史·四川土司传》:宣德三年(1428),“陈怀等率诸军败贼于忔答坝、叶棠关,夺永镇等桥”。

  • 禹迹 (跡) 山

    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北四十里碑院镇北。《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禹迹山 “在南部东南三十余里”。《明一统志》 卷68保宁府: 禹迹山 “旧传禹治水至此,故名。山有寺,因崖斲石为巨佛像,层楼覆之。泉出其

  • 浔阳江

    指长江流经古浔阳县境一段。在今江西九江市北。《宋书·州郡志》 寻阳太守: “寻阳本县名,因水名县,水南注江。” 而江遂得浔阳之名。唐白居易 《琵琶行》 诗: “浔阳江头夜送客”,指此。《方舆纪要》 卷

  • 狮子寺

    即怀圣寺。又名光塔寺、番塔寺。在今广东广州市光塔路。

  • 河口市

    在今广东五华县北大坝镇。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90: 长乐县有河口墟。旧市名。1950年以河口对汛督办区置,治今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1955年撤销,改设河口县。

  • 崇文塔

    在今陕西泾阳县东南。明建。《清一统志·西安府》: 文塔寺 “在泾阳县东南二十里。塔甚高。明刑部尚书李世达建”。

  • 黑勒库卡伦

    又作珂埒库、克特库。清乾隆十九年(1754) 所设大青山前十一卡伦之一。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光绪 《归绥识略》: 珂勒库卡伦 “在归化城西北八十里”。

  • 屋床山

    在今云南保山市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118引 《滇程记》: “由永昌过蒲骠驿,经屋床山,箐险路狭,马不得并行。过山至潞江之外,为高黎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