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丘
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南三十五里。《春秋》: 庄公十年 (前684),“公败宋师于乘丘”。《战国策·魏策》: 张仪谓魏王曰: “齐遂伐赵,取乘丘。” 即此。
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兖州市西北。《春秋》庄公十年(前684年):“公败宋师于乘丘。”即此。西汉置乘丘县。
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南三十五里。《春秋》: 庄公十年 (前684),“公败宋师于乘丘”。《战国策·魏策》: 张仪谓魏王曰: “齐遂伐赵,取乘丘。” 即此。
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兖州市西北。《春秋》庄公十年(前684年):“公败宋师于乘丘。”即此。西汉置乘丘县。
明置,属懿路千户所。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南三岔子。《清太祖实录》:后金天命三年(1617)五月,努尔哈赤“统兵征明,克抚安堡、花豹冲、三岔儿堡”。即此。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 蒜岭 “以山形如蒜瓣而名。一云以山石间多产蒜也。登其巅,东望涨海,弥漫无际。旧有照海亭”。
在今陕西商州市西九十里。《清一统志·商州》: 黑龙峪 “出蓝田小路”。
古沙水支津,淮水支流。《汉书·地理志》 沛郡城父县: “夏肥水东南至下蔡入淮。” 《水经·淮水注》: “淮水又北,夏肥水注之。水上承沙水于城父县,……东注,俱入于淮。” 故道自今河南郸城县东南分沙水东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升雷州安抚司置,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治所。治海康县 (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湛江、遂溪、徐闻等县市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雷州府。元至元十七年(128
唐建,属嶲州。在今四川冕宁县西南。唐樊绰 《云南志》 卷1: 台登县 “西南八十里至普安城,剑南西川节度使重兵大将镇焉”。藏语名诺济城。唐筑,在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礼州西。《蛮书·云南界内途程》:台登“
辽太平十年(1030)置,属上京临潢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附近。《辽史·地理志》:迁辽县在“京东北”。今上京故城址东北三合堂村,有辽代聚落、古城遗址,当是迁辽县。金废。古县名。辽太平中置
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寿州置,治所在下蔡县(今安徽凤台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凤台、霍丘、寿县等地。金改为寿州。南宋绍兴三十三年(1162),升安丰军为寿春府,治所在安丰县(今安徽寿县西南安丰铺)。乾
①在今甘肃礼县东南三十里。清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卷2礼县:水磨川“地有水磨故名。今新置有店铺,乃蜀陇孔道”。②一名郭河。即今甘肃永昌县、金昌市境之金川河。《方舆纪要》卷63永昌卫:水磨川“水势汹激,能
即今陕西镇安县东南两河街。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镇安县:两岔河镇“距城东南四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