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宰守捉
唐置,在今新疆玛纳斯县东南乐土驿附近。《新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有乌宰守捉”。
唐置,在今新疆玛纳斯县东南乐土驿附近。《新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有乌宰守捉”。
亦作圣姥泉。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瞿唐峡内。南宋陆游《入蜀记》:“发大溪口入瞿唐峡。……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清一统志·夔州府一》:圣姆泉“在奉节县东”。
即今新疆托里县南加马特。《清一统志·塔尔巴哈台》: 雅玛图台 “在沙拉和洛苏台南一百二十里”。
楚汉之际刘邦改博阳郡置,治所在博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因境内泰山得名。后移治奉高县 (今泰安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山东长清、莱芜以南,肥城以东,宁阳、平邑以北,沂源、蒙阴以西地区。东汉以后辖
一作翰栋店。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北寒冻镇。民国 《重修正阳县志》 卷1: “寒冻店,城东北六十里。有集。”
1940年6月由建瓯县析置,属福建省。治所在水吉镇(今福建建阳市东水吉镇)。因县治在水吉镇,故名。1956年7月撤销,裁入建阳、建瓯、浦城三县。旧县名。1940年由建瓯县析置,治水吉镇(今福建建阳市东
在今江西分宜县。《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分宜县:介溪在“县(旧治)北十五里。源出北境之介塘。渟汇清澈,冬夏不竭,溉田千余亩。东南流十余里, 出县东五里耽江桥会秀江”。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桂州总管。七年 (623) 改为都督府。治所在桂州 (今广西桂林市)。领桂、象、静、融、贺、乐、荔、南昆、龙、南尹、钦、南恭、燕、梧十三州。贞观末,督桂、昭、贺、富、梧、藤、
在今贵州镇远县西十里。《清一统志·镇远府》:西峡山“路通偏桥,岩石奇胜”。
即古浪宗。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86隆庆府:龙岩“在剑门县西一里。洞穴可坐百许人。《雪斋小说》云:王建为盗, 朝廷捕之, 急匿于剑门巨石穴中”。《方舆纪要》卷68剑州:龙岩“在州治西。又州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