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阳县

中阳县

西汉置,属西河郡。治所即今山西中阳县。三国魏移治今山西孝义县,西晋永嘉后废。1914年改宁乡县为中阳县,属山西冀宁道。治所即今中阳县城。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中西部、吕梁山西麓。属吕梁市。面积1435.9平方千米。人口13.4万。辖5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宁乡镇。战国赵中阳邑。秦属太原郡。西汉置中阳县,属西河郡。东汉末并入离石县。三国魏复置,移治今孝义市。西晋永嘉中并入隰城县。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析离石县置宁乡、平夷二县,属离石郡。隋大业初并宁乡县入离石县。唐属石州。五代、北宋因之。金明昌六年(1195年)改平夷县为宁乡县,仍属石州。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改属太原府,定宗三年(1248年)还属石州。明属汾州府永宁州。清属汾州府。1914年因与湖南省宁乡县重名,复改中阳县,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汾阳专区,1951年属兴县专区,1952年属榆次专区、晋中专区,1967年属晋中地区。1958年与离石县合并,1960年恢复原制。1971年属吕梁地区。2003年属吕梁市。南川河、东川沟河、暖泉河、屈产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产以谷子、玉米、高粱、小麦、豆类、马铃薯、油料作物为主。特产柏籽羊。矿产有煤、铁、铝土、锰、石英、长石、石膏、白云石、磁石、云母、花岗石、黏土等。工业有煤炭、冶金、电力、建材、焦化、化工、机械、针织等。孝柳铁路、汾离高速公路、209国道、中汾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龙泉观、仙明洞、庞涓寨等。


猜你喜欢

  • 金鞒山

    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35安丘县: 金鞒山“形肖鞍鞒”。

  • 马头关

    在今浙江德清县南马头关村。《方舆纪要》卷91武康县:马头关在“县(治今武康镇)南三十里。路出余杭,为往来之径道”。

  • 通利渠

    ①在今河北涉县西。《方舆纪要》 卷49涉县: 通利渠在 “县西一里。下流入于涉河,居民资以灌溉”。②又名鱼君陂。在今河北任丘市南。《新唐书·地理志》 任丘县: “有通利渠。开元四年,令鱼思贤开,以泄陂

  • 黄花县

    唐武德元年 (618) 析梁泉县置,属凤州。治所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东北六十里。宝历元年(825) 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析梁泉县置,治今陕西省凤县东北。属凤州。宝历元年(825年)废。县境

  • 龙口

    一作龙沟。即今山东龙口市。原为滨渤海一小村,近代航路开通,小轮麕至。大连、营口、烟台、羊角沟等处,均有小轮往来。1914年自辟为商埠,商业日盛。特产细粉丝及花边、发网等手工艺品,远销国外。

  • 富水镇

    北宋乾德二年 (964) 废富水县为镇,属京山县。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在陕西省商南县东北部。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富水街,人口1130。明代前黑漆河名富水,古设富水关于此,故名

  • 交趾县

    隋开皇十年(590)置,属交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大业初属交趾郡。唐武德四年(621)为慈州治,六年(623)为南慈州治。贞观元年(627)属交州。唐末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年(590年)于汉羸&

  • 龟兹县

    西汉置,为上郡属国都尉治。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北。《水经·河水注》:“县因处龟兹降胡著称。”《后汉书·张奂传》:永寿元年(155),安定属国都尉“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东汉末废。古县名。西汉置

  • 黄熊山

    一名文旗山。在今福建政和县北。明嘉靖《建宁府志》 卷3 《山川》 政和县: 黄熊山 “在县治之北,县主山也。相传山尝有黄熊见,故名。堪舆家谓此山形如展旗,而无剑戟森布,非武也,特文人之旗耳,故又名曰文

  • 李家埠

    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南十四里李埠镇。清设外委驻防。集镇名。在山东省昌邑市中部。属聚奎街道办事处。人口 1520。为原李家埠镇人民政府驻地。明末,李、杨等姓由直隶(今河北)枣强县迁此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