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万寿桥

万寿桥

即今福建福州市区八一七南路与中洲间的解放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1322)落成。《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万寿桥“在府南,跨南台江上,长三百余丈,石梁水门三十有九。元大德七年建。明成化后屡经修葺,俗名大桥。郡境之桥以十百丈计者,不可胜纪,万寿桥与洪山桥尤为雄壮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改建,易名解放大桥。


(1)桥名。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区的解放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至治二年(1322年)落成。王应山《闽都记》万寿桥:“横跨台江,旧为浮桥,屡修屡坏。……元大德七年(1303年)头陀王法助奉旨募造石桥,晒水为二十九道,上翼以石栏,长一百七十丈有奇,南北构亭二。至治二年(1322年)落成。学士马祖常为记,刻‘万寿桥’三字于右。”《读史方舆纪要》福州府万寿桥:“在府南,跨南台江上,长三百余丈,石梁水门三十有九。元大德七年(1303年)建。明成化后屡经修葺,俗名大桥。郡境之桥以十百丈计者,不可胜纪,万寿桥与洪山桥尤为雄壮云。”建国后重修改建,易名解放大桥。 (2)村名。在四川省岳池县东北。属花园镇。人口250。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桥,适逢乾隆帝70寿辰,故名万寿桥。地以桥名。有农机等厂。通公路。


猜你喜欢

  • 东西砬缝

    在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北十七道沟。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7:“十七道沟金矿在长白(县)十七道沟迤东之东西砬缝。沙金最旺。”又有东西砬了银矿。

  • 布雷峰寺

    又名布赖寺、别蚌寺。即今西藏拉萨市西北十里哲蚌寺。藏语意为堆米寺。明永乐十四年(1416)由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降央却杰兴建,后经多次扩建,占地面积二十五万平方米。建筑宏伟壮观,是前

  • 东西邯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南,黄河北岸。《后汉书·马武传》:显宗初, 马武击羌人,“羌乃率众引出塞,武复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即此。

  • 渿河

    古称天门下溪水。在今山东泰安市西一里。《方舆纪要》 卷31泰安州: 渿河 “出岳西白龙池,亦南流会于泮河,并入汶河”。

  • 淴淴

    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4平山县: 淴淴水在 “县西北百二十里,自半山涌出,达于平地,灌田数十顷。又有淴淴水口,正德二年建城,置戍于此”。

  • 南乡墟

    即今广东云浮市西北三十里南乡圩。明为南乡千户所。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东安县西北有南乡墟。

  • 洛口仓

    一名兴洛仓。隋大业二年 (606) 筑,故址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因地处洛水入黄河之口而得名。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窖,每窖可容粮食八千石。十三年 (617) 瓦岗军攻克此仓,并增筑洛口城,周围四十里。又

  • 小河子村

    即今河北沽源县南三十里小河子乡。民国《察哈尔通志》卷13:沽源县第一区有小河子村。1925—1948年为沽源县治。

  • 天水湖

    在今甘肃天水市南七里。《汉书·地理志》 天水郡注:师古曰:“《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 因以名焉。”《水经·渭水注》: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

  • 朗山

    ①一名乐山。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50确山县: 乐山 “本名朗山。隋县以此名。宋避讳,改曰乐山。山顶有皓月池及双龙泉,又有紫花涧,练水出于此山之麓。多军营石垒。唐时淮西拒命所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