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鱼龙漫衍

鱼龙漫衍

鱼龙漫衍是汉代百戏之一。所谓“漫衍”,就是张衡在《西京赋》中说的长百寻(约合八十丈)的巨兽;所谓“鱼龙”就是舍利兽(即“猞猁”),先在庭院里舞蹈,然后跃入殿前池中戏水,变成比目鱼,跳跃击水,喷出水雾遮敝天日,再变成八丈长龙,出水在庭院中游戏,熠熠闪光。以上所记载的是由艺人扮成珍异动物的一种变幻神异的杂技表演。后以此典或形容宴舞欢会、鱼龙彩灯之盛;或比喻事物变化迅奇多端。

【出典】:

汉书》卷96下《西域传下·赞》3928页:“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及赂遗赠送,万里相奉,师旅之费,不可胜计。”颜师古注曰:“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西京赋》云‘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色也。”

【例句】: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唐·陈子昂《洛城观酺应制》:“云凤休徵满,鱼龙杂戏来。” 唐·张说《侍宴隆庆池应制》:“鱼龙百戏纷容与,凫鹢双舟较溯洄。” 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鱼龙华外戏,歌舞洛中嫔。” 唐·韦庄《杂感》:“鱼龙爵马皆如梦,风月烟花宜有情?” 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鱼龙漫衍六街呈,金锁通宵启玉京。” 宋·苏轼《仆领贡举未出》:“鱼龙绝技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宋·张元干《念奴娇·玩月》:“荷芰波生,菰蒲风动,惊起鱼龙戏。”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清·吴伟业《海市四首》之4:“谁知曼衍鱼龙戏,翠盖金支满具区。” 清·志锐《柳梢青》:“水戏鱼龙,锦江灯火,璀璨云霞。” 清·杨潮观《动文昌状元配瞽》:“帽压宫花,昨日今朝鱼龙变化。” 清·黄遵宪《述闻》:“鹦鹉往来谣语恸,鱼龙漫衍戏场多。” 近代·曾朴《孽海花》35回:“纵然气象万千,然辞语太没范围,不象鱼龙曼衍。” 近代·鲁迅《致许寿裳(1910年12月21日)》:“希君惠然肯来,则残蜡未尽,犹能良觌,当为一述吾越学界中鱼龙曼衍之戏。”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湖北的省政府在当时真正是一种鱼龙漫衍的‘模范政府’,那个委员会五花八门地是什么人品都有。”


并列 鱼龙,由鱼而变为龙,古代百戏节目;漫衍,巨兽名,古代仿以为百戏节目。均为古代演出的杂戏名,后用以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林肉池以飨四夷之寄,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湖北省政府在当时正是一种~的模范政府。”△多作贬义。用于指事物变幻的离奇古怪。→鱼龙变化 鱼龙曼羡


【词语鱼龙漫衍】  成语:鱼龙漫衍汉语词典:鱼龙漫衍

猜你喜欢

  • 龙楼

    汉朝太子所居宫殿的门楼名称,其门楼上有铜龙,故称为龙楼。后以此典指代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帝王宫阙。【出典】:《汉书》卷10《成帝纪》301、302页:“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年三岁而宣帝崩,元帝即位

  • 投木桃报琼瑶

    周代《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歌写情人之间,互赠信物,两情相好地久

  • 驴券

    同“博士买驴”。清黄遵宪《杂感》诗:“狗曲出何经?驴券书博士。所用非所习,祗以丛骂詈。”【词语驴券】   汉语大词典:驴券

  • 无如之何

    《礼记.大学》:“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无如之何”意犹无可奈何,指一筹莫展,毫无办法可想。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八回:“楚势甚盛,若不乞降,早晚打破

  • 夔怜蚿

    《庄子.秋水》:“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夔,一足兽。蚿,多足虫。怜,爱尚爱慕之意。夔以少足而企羡多足,故怜蚿;蚿以有足而羡无足,故怜蛇;蛇以微小而羡庞大,故怜风;风以暗而慕明,故怜

  • 虫叶成字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病已,汉宣帝名。后以“虫叶成字”指称谶纬。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于是伎数之

  • 瘏口

    同“瘏口哓音”。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不辞瘏口,聊贡罪言。”【词语瘏口】   汉语大词典:瘏口

  • 鲋鱼同葬

    《山海经》卷八《海内东经》:“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鲋鱼之山为帝颛顼及其九嫔的葬地。后因用为咏古代帝后墓葬之典。《文选》卷五八谢玄晖《齐敬皇后哀策文》:“陋苍梧之不从兮

  • 谢客游

    源见“谢公屐”,客,谢灵运小名。谓游山临水。唐刘长卿《送薛据宰涉县》诗:“县前漳水绿,郭外晋山翠。日得谢客游,时堪陶令醉。”

  • 大惑不解

    《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成玄英疏:“大愚惑者,凡俗也,心识暗鄙,触景生迷,所以竟世终身不觉悟也。”后以“大惑不解”谓对事物迷惑而不能理解。《聊斋志异.土偶》:“女初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