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韩信登坛

韩信登坛

指萧何建议刘邦设立拜将坛,以隆重之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后以此典比喻授以要职,委以重任。当时,萧何问刘邦究竟作何打算?汉王刘邦说:“我也想要向东方发展呀,怎么能够闷闷不乐地老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如果大王决计向东方发展,能够任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任用,韩信终究要跑走。”汉王刘邦说:“我看在你所推荐,让他做将吧。”萧何说:“即使做将,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来。”汉王刘邦说:“那就让他当大将。”萧何说:“好得很!”于是汉王刘邦就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傲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就像呼唤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之原因。如果大王决心要任命他,就选个吉祥日子,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举行任命大将之完备礼节,那样才行。”汉王刘邦答应萧何要求。将领们听到要拜大将都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等到任命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此典又作“登坛拜将”。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1页:“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沐浴、独宿、不饮酒、不吃荤,清心洁身,表示诚敬);设坛(土台)场(广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既班三事,又贰六官,卫青受诏,韩信登坛。”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2本第4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词语韩信登坛】  成语:韩信登坛汉语词典:韩信登坛

猜你喜欢

  • 南音

    同“南风”。晋夏侯湛《虞舜赞》:“垂拱临民,咏彼南音。”【词语南音】   汉语大词典:南音

  • 朝云约

    源见“巫山云雨”。喻指情人的幽会。宋周密《大酺.春阴怀旧》词:“楚台远,空负朝云约。”

  • 持斧

    汉武帝后期,由于长期用兵,屡起战争;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徭役繁重,赋税增加;使民不聊生,农民大量破产流亡,造成社会动乱,各地爆发农民起义的局面。汉武帝派遣御史暴胜之等人率兵手持利斧到各地去镇压农民起义

  • 吹气胜兰

    后汉.郭宪《洞冥记》卷四:“帝(汉武帝刘彻)所幸宫人名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缚之,恐体痕也。每歌,李延年和之,于芝生殿唱‘回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置丽娟于明离之帐,恐尘垢污其体也

  • 牛毛麟角

    源见“麟角㈡”。喻指学而无成者与稀少可贵的人才。清黄景仁《题汪松溪遗集》:“近世作者何纷纷,牛毛麟角谁能分?”

  • 彩凤求凰

    同“凤求凰”。宋贺铸《凤求凰》词:“南薰难销幽恨,金徽上,殷勤彩凤求凰。”

  • 袁安独卧

    同“袁安高卧”。明刘基《雪中》诗之一:“琼瑶满地无行迹,正是袁安独卧时。”

  • 车同轨,书同文

    轨:车左右两轮间的距离。书:官府公文,书籍。文:文字。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 表示天下统一。语出《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三国志.吴志.陆绩传》:“豫知亡日,乃为辞曰:‘从今已去

  • 墨色如鸦

    源见“涂鸦”。指文章。宋陆游《送苏赵叟赴省试》诗:“敕中墨色如鸦湿,日待东归一笑新。”

  • 东颦

    同“东施效颦”。清李渔《蜃中楼.述异》:“都是些东颦硬效西家态,村妆勉学昭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