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又《庞统传
同“垂衣裳治”。唐李適《麟德殿宴百僚》诗:“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
《后汉书》卷三《章帝纪》:“诏曰:‘……往者妖言大狱,所及广远,一人犯罪,禁至三属,莫得垂缨仕宦王朝。’”古人曾将系垂冠缨缨带作为官员的服饰标志。后以“垂缨”代指作官。唐.鲍溶《秋思三首》其三:“百年
源见“樊迟之问”。泛指种菜之人。元马致远《哨遍》曲:“桔槔一水韭苗肥,快活煞学圃樊迟。”
《三国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鱼豢《魏略》:“遇言:‘〔读书〕当以三馀。’或问三馀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后因
竹枝词,亦名“巴渝词”,乐府名。唐代刘禹锡谪朗州时,闻民间歌竹枝,以俚歌鄙陋,乃依屈原《九歌》而作竹枝新词十余篇。事见其《竹枝词引》及《唐书》本传。刘禹锡所作竹枝词是仿民歌风格的七言绝句。【词语竹枝】
《北史.荀济传》:“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知梁武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本谓行军作战时在盾上磨墨写檄文,后用为文思敏捷的典故。宋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
见“心有灵犀一点通”。叶志坚《杂色雨》:“他似乎真的~,讲起麻衣来,天庭地阁,金木水火,神乎其神,让人听得如入五里雾中,神魂颠倒。”见“心有灵犀一点通”。叶志坚《杂色雨》:“他似乎真的~,讲起麻衣来,
同“孤鸾照镜”。宋陆游《果州驿》诗:“孤鸾怯舞愁窥镜,老马贪行强受鞿。”
同“梁园赋客”。章炳麟《梁园客》诗:“闻道梁园客最豪,山中谷永太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