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随机应变

随机应变

适应事机的变化灵活应付。出自唐郭孝恪之语。郭孝恪(?-648年),许州阳翟(dí狄)(今河南禹县)人。隋末曾参加李密领导的反隋武装,后随李密入唐,任宋州刺史。窦建德率众援助王世充时,他建议李世民固守武牢(今河南荥阳西北),屯军汜水,随机应变。李世民采纳了他的建议。后历任贝、赵、江、泾四州刺史,所在皆有能名。又入京为太府少卿,转右骁(xiǎo肖)卫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后,长期镇守西域。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在与龟兹的战斗中牺牲。

【出典】:

旧唐书》卷83《郭孝恪传》2773页:“其后,窦建德率众来援王世充,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太宗曰:‘世充日踧(cù促)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太宗然其计。”

【例句】:

元·罗贯中《三国演义》57回:“(孙权)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 茅盾《腐蚀·十一月十六日》:“大有视我为‘同道’,属于他们那一伙似的。我当然随机应变,不但夸大了我与舜英的关系,而且暗示着我也参与密勿的。”


偏正 随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语本汉·东方朔《隐真论》:“随时应变,与物俱化。”《红楼梦》79回:“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每~,暗以言语弹压其志。”△多作褒义用,有时也作贬义,多用于灵活机动。→相机行事 ↔胶柱鼓瑟。也作“乘机应变”、“临机应变”、“随机而变”、“逐机应变”、“应变随机”。


【词语随机应变】  成语:随机应变汉语词典:随机应变

猜你喜欢

  • 乌白头,马生角

    乌头变白,马头生角。多以此比喻不可能的事情。《燕丹子》:“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归。秦王不听,谬言: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丹仰天而叹,乌即白头,马为生角。秦不得已而遣之。”【词

  • 仲子灌园

    《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又:“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

  • 蜡代炊

    源见“石崇斗奢”。以蜡烛当柴烧饭。形容极为奢侈。清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阁用藜燃火,厨羞蜡代炊。”

  • 养虺成蛇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后因以“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强大。《三国志.吴主传》“文帝报曰”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鱼豢《魏略》:“魏三公奏曰:‘又文 景守成,忘战戢役,骄纵吴 楚,养

  • 遑恤我后

    遑:闲暇。恤:担忧。 哪有闲工夫担心以后的事呢。 表示顾不上以后的事。语出《诗.邶风.谷风》:“我躬不恤,遑恤我后。”汉.张衡《西京赋》:“取乐今日,遑恤我后。”

  • 秦燔

    同“秦火”。清黄遵宪《感怀》诗:“劫灰出秦燔,六籍半残缺。”

  • 人言可畏

    《诗.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言:言语,指流言蜚语。众人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宋.王安石《辞参知政事表》:“付之方面之权,还之禁林之地,固己人言之可畏,岂云国论之与知。”清.李宝

  • 一不做,二不休

    唐.赵元一《奉天录》四:“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唐朝张光晟从朱泚反叛,泚兵败穷困,光晟杀泚投降,而终不免一死,故有此语。原意为第一不要反叛,第二既已反叛就索性干到底。后因

  • 孤竹之洁

    同“孤竹之志”。南朝 宋范晔《逸民传论》:“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洁。”

  • 荀令凤池

    源见“凤凰池”。美称中书省。唐温庭筠《休浣日西掖谒所知》诗:“荀令凤池春婉娩,好将馀润变鱼龙。”【典源】《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注引《晋中兴书》曰:“荀勖,字公曾,从中书监为尚书令。人贺之,乃发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