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阮囊羞涩

阮囊羞涩

韵府群玉.阳韵》“一钱囊”:“阮孚(晋人,字遥集,元帝朝为安东参军,性体旷达,尝以金貂换酒。)持一皂囊,游会稽(今浙江绍兴)。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此事又见明俞安期《类函》。

晋人阮孚性喜饮酒,放纵情兴。身上常挂一个黑色小袋,一次有人问他里面装的什么,他说是只有一钱看囊。

后因以“阮囊羞涩”自称经济拮据,手头没有钱花。

唐.杜甫《空囊》诗:“……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kān)。”末二句是拆开化用“阮囊”的典故。


主谓 阮囊,晋代人阮孚的钱袋。羞涩,害羞,难为情。没有什么钱,连钱袋都感到难为情。形容生活贫穷,手头拮据。语本宋·阴时夫《韵府群玉·阳韵·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拟往江西玉山县投亲,道经申浦,~,行止两难。”△贬义。用于描写穷困。→囊空如洗 一文不名↔家财万贯 腰缠万贯 挥金如土。 也作“囊空羞涩”。


手头拮据,袋中无钱谓之 “阮囊羞涩”。

“羞涩”,不好意思,难为情。钱包中没有钱,因而感到 “羞涩”。

为什么是 “阮囊”羞涩呢?

”指晋代人阮孚。有一天,他拿着一个 “皂囊”( 黑袋子) ,到会稽去游玩。有人问他: “囊中何物?”他答道: “只留一钱看囊,恐其羞涩。”后遂有 “阮囊羞涩”之语,表示无钱之意。事见宋·阴时夫 《韵府群玉·阳韵》“一钱囊”。

阮囊羞涩”今可说成 “囊中羞涩”。此语义同于 “身无分文”、“一文不名”、“囊空如洗”。湖北方言口语说 “荷包不暖和”、“身上没有一个刮痧坯子 ( 旧时钱为金属铸制) ”,义亦同。


【词语阮囊羞涩】  成语:阮囊羞涩汉语词典:阮囊羞涩

猜你喜欢

  • 掣笔郎

    《晋书.王献之传》载:晋王献之七八岁时学书法,其父羲之“密从后掣(拉)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后因以“掣笔郎”称誉幼年善于学书者。宋苏轼《赠王觏》诗:“何人生得宁馨子,今夜初逢掣笔郎。

  • 斧柯

    源见“执柯”。称媒人。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好逑传》八回:“在台兄处事,毫不沾滞,固君子之用心;在我学生旁观,若不成全,亦斧柯之大罪。”【词语斧柯

  • 驷之过隙

    《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后用以喻光阴飞逝。《荀子.礼论》:“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主谓 比喻时光飞逝。语出《墨子·兼爱下

  • 芥拾

    源见“取青拾芥”。比喻轻易取得。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嘉靖末年,及今上近科,以大力得路者,改佳名以应廷对,自谓芥拾鳖甲,竟不如所愿。”【词语芥拾】   汉语大词典:芥拾

  • 黄向访主

    《太平御览》卷四二五引谢承《后汉书》曰:“黄章字文章,为性廉洁,尝(原作常)步行于路中,得金玑一囊,可值二百余万,募求得其主而还之。”黄向拾金不昧,品格廉洁。后因用为咏廉士之典。唐.李瀚《蒙求》:“黄

  • 绝机叟

    源见“抱瓮灌园”。指安于淳朴、斥绝机巧的汉阴老人。唐崔湜《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诗:“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

  • 起而攻之

    参见“群起而攻之”。

  • 河清无日

    见“河清难俟”。[例]父子一别二十多年,至今音信全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 赵尧印

    《史记.张丞相列传》附《周昌传》:“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才也……是且代君之位。’周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尔,何能至是乎!’……徙御史大夫昌为赵

  • 寸长尺短

    《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以“寸长尺短”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并列 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则显其长;尺比寸长,但用于更长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