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锥刀之末

锥刀之末

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末:尖儿。“锥刀之末”比喻微小的利益。后因以“锥刀之末”为微小利益的典故。

唐.李延寿《南史.任昉传》:“竞毛羽之轻,趋锥刀之末。”《明史.齐之鸾传》:“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


偏正 比喻小事、微小利益。语出《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杜预注:“锥刀末,喻小事。”《南史·任罍传》:“竞羽毛之轻,趋~。”△贬义。多用于描写微小事项。也作“锥刀之利”。


【词语锥刀之末】  成语:锥刀之末汉语词典:锥刀之末

猜你喜欢

  • 依庭玉树

    源见“谢庭兰玉”。比喻优秀子弟。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姿貌天成,不数依庭玉树;文章日就,何惭掷地金声。”

  • 掇皮皆真

    《世说新语.赏誉》:“谢公(谢安)称蓝田(王述),掇(音duō,摘取)皮皆真。”刘孝标注引徐广《晋记》曰:“述(王述)贞审,真意不显。”意指王述不显真意,须掇其皮,方能显示出一包天真。后遂以“掇皮皆真

  • 双鱼

    源见“鱼传尺素”。指书信。唐唐彦谦《寄台省知己》诗:“久怀声籍甚,千里致双鱼。”明刘基《玉楼春》词:“双鱼不见人千里,落絮牵愁和梦起。”【词语双鱼】   汉语大词典:双鱼

  • 记事珠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事珠》:“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一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此故事又见元方回《

  • 采葑

    源见“采葑采菲”。谓不因有所短而见弃。为被人赏识器重的谦词。宋秦观《谢程公辟启》:“不谓修撰给事,误赐采葑,曲加推毂。”【词语采葑】   汉语大词典:采葑

  • 冠髑髅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五:“旧说野狐名紫狐,夜击尾火出,将为怪,必戴髑髅拜北斗,髑髅不坠,则化为人矣。”传说狐狸修炼至最后,必须取髑髅戴在头上,夜半三更拜北斗星,如不坠,则修炼化成了人。此为无稽之

  • 九折邛峡

    同“九折路”。宋魏了翁《临江仙.送袁黎州枏》词:“九折 邛峡浑可事,不妨叱驭先驱。”

  • 四战之国

    此典指乐闲对燕王姬喜说:赵国是四面受敌经常作战的国家。后以此典比喻兵家必争之地。乐闲,乐毅之子。乐毅曾率燕军攻下齐国七十多城,燕惠王中了齐襄王的反间计,改用骑劫代替乐毅为将。乐毅害怕被杀害,就向西投降

  • 樱桃宴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新进士尤重樱桃宴。乾符四年(乾符,唐僖宗年号,四年为公元八七七年),永宁刘公第二子覃及第,时公以故相镇淮南,敕邸吏日以银一铤资覃醵罚(铤,金锭;

  • 言提其耳

    言:语助词。 提着别人耳朵叮嘱。 表示恳切教诲。语出《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后汉书.杜林传》注引《东观记》:“尧远于汉,民不晓信,言提其耳,终不悦谕。”晋.葛洪《抱朴子.勤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