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金印如斗

金印如斗

世说新语.尤悔》:“王大将军起事(王敦叛晋作乱),丞相兄弟诣阙谢(丞相,指王导),周侯(周?)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活(指在皇帝面前竭力保救王导等)。既释,周大悦,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又见《晋书.周?传》。

王敦起兵造反后,司空王导率王氏兄弟诣阙谢罪,在朝门外见到周?,请求在御前保救。实际上,周?不仅心已应承,而且竭力营救,得到了皇帝恩准。但因入朝时既未言语,出朝时又说了一句官腔大话,这可能是为避耳目之故,但却造成了王导的误解,以为不救。后王敦拟用周?,问王导,导竟不言,周终被杀害。后因以“金印如斗”为咏得高官荣显之典。

南史.宗悫传》:“我年六十,得一州如斗大,不能复与典签共论之。”宋.辛弃疾《西江月.为范伯南寿》词:“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典源】 《世说新语·尤悔》:“周(��) 曰:‘今年杀诸贼奴, 当取金印如斗大, 系肘后。’”《晋书·周��传》亦载。

【今译】 晋代周��曾说:“今年要杀掉那些逆贱,定取斗大的金印系在肘后。”古代武将带印,多系在肘后。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官位显赫; 也借指高官、将帅。

【典形】 大印如斗、斗印、黄金斗大、黄金如斗、金佩肘、金印斗大、金印如斗、印佩黄金斗、印如斗大、肘后印、肘后印如斗、金印如斗大、黄金肘后随。

【示例】

〔大印如斗〕 宋·曾巩《戏书》:“黄金满籝要心计, 大印如斗为身雠。”

〔斗印〕 元·白朴《凤凰台上忆吹箫》:“羡指麾貔虎,斗印腰悬。”

〔黄金斗大〕 明·汤显祖《紫钗记》:“黄金斗大,肘间悬龟纹绶花。”

〔黄金如斗〕唐·高适《行路难》: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金佩肘〕 明·汤显祖《牡丹亭》:“貂插首,玉垂腰,金佩肘。”

〔金印如斗〕 唐·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紫绶曳地,金印如斗。列居东第,位为通侯。”

〔印佩黄金斗〕 宋·方岳《满江红·九日冶城楼》:“故国山围青玉案,何人印佩黄金斗?”

〔印如斗大〕 宋·陆游《纵笔》:“印如斗大宁常保,剑拄颐长只自劳。”

〔肘后印〕 明·汤显祖《牡丹亭》:“肘后印嫌金带重,掌中珠怕玉盘轻。”


【词语金印如斗】  成语:金印如斗汉语词典:金印如斗

猜你喜欢

  • 东阁招贤

    公孙弘(前200-前121)西汉菑(zī资)川薛(今山东滕县南)人。年青时担任狱吏,40多岁才开始研读《春秋公羊传》。60岁时,被汉武帝招为博士。元朔年间被武帝任命为丞相,封平津侯。当时汉武帝正想建功

  • 金城汤池

    《管子.度地》:“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阆。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命之曰金城,树以荆棘,上下穑著者,所以为固也。”《汉书.食货志上》:“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忘粟,弗能守也。’

  • 黑漆皮灯笼

    元代歌谣中讽刺官吏贪赃纳贿,置民间疾苦于不问,谓之“黑漆皮灯笼”。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九记载:元朝至正年间,朝廷遣使去各地了解民间疾苦,使者却贪赃纳贿,恣肆搜刮,于是百姓讥刺道:“官吏黑漆皮灯笼,

  • 集蓼

    《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毛传:“我又集于蓼,言辛苦也。”郑玄笺:“集,会也。”后以“集蓼”谓遭遇苦难。清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序》:“惴惴渊冰,旦夕集蓼……胥今古才人不幸之遭

  • 柯下梦

    源见“南柯梦”。虚幻之梦。喻虚幻无常之富贵荣华。宋刘辰翁《满江红.寿某翁》词:“依枕不寻柯下梦,举头自爱橘中名。”

  • 人琴并绝

    同“人琴俱亡”。唐温庭筠《为人上裴相公启》:“泉壤长辞,何缘取决;人琴并绝,不得申哀。”

  • 溪壑无厌

    《南齐书.谢眺传》:“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溪壑:山里的河流深谷。无厌:贪欲太大。指人的贪欲太大。后因以“溪壑无厌”为人的贪欲太大,难于满足之典故。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契丹

  • 刮目相待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畏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 亲离众叛

    大家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极其孤立。《晋书.吕光等载记论》:“寻而耄及政昏,亲离众叛,瞑目甫尔,衅发萧墙。”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巡幸无度,穷兵极武,喜怒不恒,亲离众叛。”参见“

  • 刻烛

    同“刻烛吟”。清钱谦益《雨中仲雪招饮海棠下》诗:“剪剪风轻还刻烛,蒙蒙雨重更凭阑。”【词语刻烛】   汉语大词典:刻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