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舍,古代三十里为一舍。三舍,约九十里。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敢与争。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流亡至楚,楚成王待以上宾之礼,公子重耳非常感激。楚成王问他,您如返国为君,将怎样回报我?公子重耳答道:“美女、绸缎、玉器、羽毛、皮革、象牙,您这里应有尽有,那些波及晋国的,都是这里所剩余的,我实在想不出来用什么报答您。”楚成王说:“即使如此,总也得有点报答吧?”公子重耳说:“如果托您的洪福,我能回到晋国为君,将来两国发生了战争,那我就先后退九十里。如果还得不到您的宽大,那么我只好和您较量一下了。”五年后,晋楚交兵于城濮时,晋文公即下令晋军后退九十里。楚军统帅成得臣,仍然向前进攻,终于发生了城濮之战。

【出典】: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例句】:

明·李开先《遵岩王参政传》:“(王)仲子生有奇资灵性……年十三四,不惟尽通举子业,而且多读人书,受学于愧虚易时中,愧虚谓当退避三舍。”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10回:“贤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


述补 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后退九十里,比喻对人退让。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答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儒林外史》10回:“两公子将此书略翻了几页,称赞道:‘贤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矣。”※舍,不读作shě。△多用于表示不敢相争或讨厌接触。→望而却步↔长驱直入 一往无前


解释舍:古代行军的里程单位,三十里为一舍。指后退九十里。比喻对人让步,不与对方较量高低,或表示回避。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时期,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打算另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害死太子申生,逼得公子重耳出逃国外。

公元前637年,重耳逃到楚国,得到楚成王的款待。一次,楚成王问重耳:“公子您假如返回晋国,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回答说:“假如能够借助您的福气,得以返回晋国,那么以后如果晋、楚兴兵交战,我将后退九十里避让您。假如这样还不能获得您的谅解,那么我再与您周旋。”楚国大将子玉请楚王杀掉他,楚王说:“重耳志向宽广而勤俭,温文尔雅且彬彬有礼,跟从他的人都恭敬宽厚,忠勇有力。以后振兴晋国的应该就是他了。老天将要扶助他,谁还能够废弃他呢。违背天意一定会有大的灾难。”于是把他护送到了秦国。重耳得到秦国帮助,五年之后返回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

后来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然实现诺言,后退三舍以避让楚军。楚军将领子玉认为正可趁晋军的避让而进军攻击,没想到晋军早有防备。城濮之战最终以楚军大败而结束。

例句

她太泼辣,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词语退避三舍】  成语:退避三舍汉语词典:退避三舍

猜你喜欢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若:如,及。 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明.李贽《焚书.书答.寄答耿大中丞》:“所谓耻其言而过其行者非耶?

  • 怒激病瘳

    参见:烹文挚

  • 锦帐

    同“锦帐郎”。唐杜牧《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同“锦步障”。唐 侯冽《金谷园花发怀古》诗:“犹疑施锦帐,堪叹罢朱纨。”【词语锦帐】   汉语大词

  • 槁街

    又作稿街,古长安街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地方。《汉书.陈汤传》:“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唐颜师古注:“槁街,街名,蛮夷邸在此街也。邸,若今鸿胪客馆也。”《汉书.王莽传》:“

  • 仅识之无

    同“略识之无”。《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词语仅识之无】  成语:仅识之无汉语大词典:仅识之无

  • 上书三千牍

    同“三千牍”。元揭傒斯《写兴五首寿吴大宗师》:“上书三千牍,长揖万乘君。”

  • 残月晓风

    见“晓风残月”。

  • 沈郎消瘦

    同“沈约瘦”。宋韩元吉《夜行船.再至东阳》词:“楼上清风,溪头明月,不道沈郎消瘦。”宋方千里《满江红》词:“沈郎消瘦,带围如束。”

  • 井蛙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又:“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 帷薄不修

    帷:帐幔。薄:帘子。古代用帐幔和帘子隔障内外。修:整敕。西汉大臣贾谊在陈政事疏中说:“古时大臣有行为淫乱污秽、男女不分的,不说行为污秽淫乱,却婉转地说‘帷薄不修’。”后以此为典,成为家庭生活淫乱,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