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退笔冢

退笔冢

张怀瓘书断.僧智永》载:僧智永“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退笔,用旧的秃笔。后因以“退笔冢”为积年勤学苦练书法之典。清钱谦益《代书砚答》诗:“退笔冢中悲力尽,短檠墙角叹交疏。”


【典源】 唐·李绰《尚书故实》:“右军孙智永禅师,……往住吴兴永福寺,秋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后取笔头瘗 (yi) 之,号为退笔冢,自制铭志。”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

【今译】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曾任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之孙智永禅师,住在吴兴永福寺,长年苦练书法。有秃笔头十瓮,每瓮都有几石,后来将笔头埋葬成坟,称为退笔冢。唐代僧人怀素,也是有名的书法家,擅长草书,用坏的笔堆积起来,埋在山下,称为笔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练习书法勤奋刻苦。

【典形】 败笔成丘、笔为坟、笔无冢、笔冢、埋退笔、退笔如山、退笔冢、白毫秃似冢、败笔如山丘、秃笔作冢、笔冢退尽。

【示例】

〔败笔成丘〕 金·元好问《洛阳卫良臣以星图见贶》:“败笔成丘死不神,侯门书卷欲谁亲。”

〔笔为坟〕 明·袁宏道《黄昭质宪使得铜雀败瓦》:“池波为墨笔为坟,争似卿家老右军。”

〔笔无冢〕 宋·苏轼《戏书》:“洗墨无池笔无冢,聊尔作戏悦我神。”

〔笔冢〕 元·汤式《一枝花·赠草圣》:“可知道笔冢累累墨作池,名重京畿。”

〔埋退笔〕 清·钱谦益《将抵德州遣问卢德水》:“窗下草深埋退笔,床头花尽卧空瓶。”

〔退笔如山〕 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之一:“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退笔冢〕 清·钱谦益《代书砚答》:“退笔冢中悲力尽,短檠墙角叹交疏。”


【词语退笔冢】   汉语词典:退笔冢

猜你喜欢

  • 沅芷醴兰

    见“沅芷澧兰”。

  • 故山猿鹤

    同“故山夜鹤”。宋冯去非《喜迁莺》词:“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

  • 被肘

    《战国策.秦策四》:“智伯出行水,韩康子御,魏桓子骖乘……魏桓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矣。”后因用“被肘”为形容受到牵掣或暗示的典故。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

  • 为王前驱

    见〔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 愿处雷霆之下

    《新唐书.归崇敬传.附归登》:“裴延龄得幸,德宗欲遂以相,右补阙熊执易疏论之,以示登,登动容曰:‘愿窜吾名,雷霆之下,君难独处。’”归登以孝继母知名,举孝廉高第,后为右拾遗。时裴延龄以奸佞得宠,欲为宰

  • 去泰去甚

    《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后以“去泰去甚”谓去其过甚,使事适中。晋左思《魏都赋》:“匪朴匪斫,去泰去甚;木无雕鎪,土无绨锦。”见“去甚去泰”。晋·

  • 飞熊入梦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音gān,求)周西伯(即文王姬昌)。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

  • 雅曲难和

    同“曲高和寡”。唐骆宾王《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游陀山寺》诗:“雅曲终难和,徒自奏《巴人》。”

  • 淡交

    参见:淡若水

  • 骑箕尾

    《庄子.大宗师》:“傅说(说,音yuè,傅说,相传原是商朝傅岩地方从事版筑的奴隶,后被商高宗武丁发现,任为相,国得以治)得之以相武丁(商代国君,后被称为高宗,他是商王盘庚弟小乙之子,重用傅说、甘盘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