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覆水难收

覆水难收

春秋楚.鹖冠子《鹖冠子》:“太公(周姜尚,又名吕尚、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即封齐侯,道过前妻,再拜求合(妻求复婚),公取盆水覆地,令收之,惟得少泥。公曰:‘谁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晋.王嘉《拾遗记》,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八,清.王仁俊《类林》亦辑此事。

姜太公贫困时,妻子马氏不安于贫贱而离去。太公扶助武王灭殷后,封为齐侯,声名贵显,马氏又要求复婚。太公取水泼地,令她收取,覆水既然不可全收,婚姻既离便不可复合。

后以此常比喻夫妻离而难合,又引伸喻指事既成而无可挽回。

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主谓 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天雨花》:“维明笑道:‘他原是我的妻子,只因嫁了吴谋,如今是~了。’”△多用于情状方面。 →木已成舟 ↔未定之天 破镜重圆。也作“反水不收”、“覆水不收”、“马前泼水”、“买臣覆水”、“泼水难收”、“水覆难收”。


【典源】 《后汉书·何进传》:“ (何)苗谓 (何) 进曰:‘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 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八:“姜太公妻马氏,不堪其贫而去,及太公既贵再来,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之。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今译】 后汉何进,南阳人,其妹入选进宫,封为贵人,后又立为皇后,何进也身居高位。何进拥兵反对宦官专权,其弟何苗劝他说“我们当初从南阳家乡来,都很贫贱,靠朝廷才得到今天的富贵荣华。国家大事,谈何容易! 泼出去的水就收不回来了。你应该深思,与宫内和睦相处才是。”传说姜太公的妻子马氏,由于不堪贫贱而离开了他。等到姜太公富贵了,她又来要求恢复夫妻关系。姜太公于是把一壶水倒在地上,让马氏把水收起来,对她说:“你要想重归于好,那就如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一样。”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或形容夫妇离异难以重圆。

【典形】 覆水、覆水难重荐、覆水难收、难收水、水覆难收。

【示例】

〔覆水〕 宋·苏轼《芙蓉城》:“一朝覆水不返瓶,罗巾别泪空荧荧。”

〔覆水难重荐〕 唐·徐惠 《长门怨》:“颓思今已矣,覆水难重荐。”

〔覆水难收〕 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难收水〕 唐·刘禹锡《怀妓》:“金盆已覆难收水,玉轸长抛不续弦。”

〔水覆难收〕 唐·李白《妾薄命》“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词语覆水难收】  成语:覆水难收汉语词典:覆水难收

猜你喜欢

  • 腐鼠欲

    源见“鸱得腐鼠”。喻追求权势利禄等的欲望。唐戴叔伦《孤鸿篇》诗:“焉随腐鼠欲,负此云霄期。”

  • 一人有庆

    《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孔传:“天子有善,则兆民赖之,其乃安宁长久之道。”后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晋书.乐志上》:“上教如风,下应如卉。一人有庆,群萌一遂。”清昭梿《啸亭杂

  • 维藩

    源见“藩垣”。比喻保卫疆土的重任。明郑若庸《玉玦记.传旨》:“忆当年汗马劳,矢石间功成建旄,维藩隆委,犹惭颇 牧营边徼。”【词语维藩】   汉语大词典:维藩

  • 偃王行仁义

    《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淮南子.汜论训》

  • 得寸则尺

    见“得寸得尺”。

  • 瑚琏质

    同“瑚琏”。宋苏轼《送程之邵签判赴阙》诗:“念君瑚琏质,当今台阁宜。”

  • 谢公墩

    一名“谢安墩”,晋代谢安居住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南蒋山的半山上。宋代的王安石也曾在这里居住过。《金陵图经》:“谢安石住半山,有墩,曰‘谢公墩’。”【词语谢公墩】   汉语大词典:谢公墩

  • 不蔓不枝

    枝,也作“支”。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原指莲梗的不旁生枝节,后多借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简洁流畅而能

  • 狗尾续貂

    续:接续,连接。貂:这儿指貂尾。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貂尾不够用,以狗尾代替,原指封官太滥,后也比喻以次充好,前后不相称。司马伦(?-301年),字子彝,司马懿第九子,封赵王,故多称赵王伦,晋惠帝

  • 流金

    《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东汉.王逸注:“铄,销也。言东方有扶桑之木,十日并在其上,以次更行,其热酷烈,金石坚刚,皆为销释也。”传说上古时有十个太阳,轮流照临,晒得金属和石头都熔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