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人不学节俭也会节俭,富有的人不学奢侈也会奢侈。 表示环境、习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语出唐.马总《意林》卷五引《任子》:“谚云:‘富不学奢而奢,贫不学俭而俭’。人情皆然,唯圣人能节之。”唐.马
同“范蠡扁舟”。清 黄鷟来《触事感怀赋赠张二》诗:“葛井迹未湮,范舟事堪埒。”
源见“牛眠地”。迷信谓坟地风水好的征兆。元丁鹤年《送铁佛寺盟长老还襄阳》诗:“定应牛眠兆,毋生触鹿疑。”自注:“奉母北归,而葬其父丧。”
同“苏秦印”。宋李流谦《感皇恩.无害弟生朝作》词:“插额汉貂,垂腰苏印,趁取如今未华鬓。”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同“脱”)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乐官,亦作“伶人”)也。’公曰:‘
源见“槐花黄,举子忙”。指士子忙于准备科举考试的季节。明袁宏道《华州公署古槐》诗:“若论花黄忙举子,已曾忙过九朝人。”
宋.魏泰《东轩笔录.宋子京》:“宋子京……多内宠,后庭曳罗绮者甚众,尝宴于锦江,偶微寒,命取半臂(古时一种短袖上衣)。诸婢各送一枚,凡十余枚皆至。子京视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归。”宋人
龙门,地名,在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县东北的龙门山。黄河流到这里,两岸峭壁对峙。据《三秦记》载,古代传说鲤鱼数千,聚集门下,如能逆水游过龙门,就能变成龙。登龙门即喻一步登天。李膺(?-169)字元礼
州郡只像斗一样大,极言地方之小。南北朝时,州府内部论事都由典签记录、整理。宋朝末年,多以幼少皇子为方镇,皇帝便派心腹为典签,后又允许典签一年几次回京都向皇帝述职,刺史行事之美恶,都系于典签之口。于是更
同“昆山玉”。唐刘轲《玉声如乐》诗:“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