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落井下石

落井下石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后因用“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打击陷害。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十九:“为什么要在别人危急的时刻,落井下石……太不讲做人的道德了。”


其他 人落井里,他扔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毛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李良杰《女工程师之死》:“他怎么啦! 难道会昧着良心,乘人之危,~吗?”△贬义。多用于写行为举止。→趁火打劫 乘人之危 临危下石 ↔从井救人 扶危拯溺 雪中送炭。原作“落阱下石”。也作“落井投石”、“落阱下石”、“下井投石”、“投石下井”、“投井下石”。


【词语落井下石】  成语:落井下石汉语词典:落井下石

猜你喜欢

  • 谷口耕

    谷口:地名,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郑子真,西汉隐士,修身养性,不是自己织布做成的服装就不穿,不是自己种的粮食就不吃。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礼聘郑子真出山,但他始终不改初衷,在谷口岩下耕种庄稼,在京城以清高

  • 飞蓬乘风

    《商君书.禁使》:“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飞蓬乘风,原意是蓬草随风飞转,飘荡无定。后以飞蓬乘风喻指人无坚定意志,随情势而改变。亦作“飞蓬随风”。《后汉书.明帝纪》:“昔应门失守,《关

  • 复隍

    《易.泰》:“城复于隍,勿用师。”孔颖达疏:“谓君道已倾,不烦用师也。”复,通“覆”。后因以“复隍”喻君道倾危。《宣和遗事》后集:“泰道亨时戒复隍,宣和往事可嗟伤!正邪分上有强弱,罔克念中分圣狂。”【

  • 雷氏琴

    同“雷琴”。宋苏轼《游桓山记》:“春服既成,从二三子游于泗之上,登桓山,入石室,使道士戴日祥鼓雷氏之琴,操《履霜》之遗音。”明高启《南宫生传》:“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 雷氏琴。”【词语雷

  • 功成名就

    同“功成名遂”。元范康《竹叶舟》第二折:“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见“功成名遂”。元·范子安《竹叶舟》:“你则说做官的~,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词语功成名就】  成语:功成名

  • 周太常

    源见“太常斋”。指枯守长斋者。唐刘禹锡《答乐天戏赠》诗:“诗情逸似陶彭泽,斋日多如周太常。”

  • 悬头槀街

    《汉书.陈汤传》:“于是延寿(甘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

  • 黍稷

    源见“黍离愁”。感叹古今兴亡。宋韩琦《寄题广信君四望亭》诗:“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王闿运《上征赋》:“访故宋之殿阙兮,宜黍稷之离离。”【词语黍稷】   汉语大词典:黍稷

  • 一钱尺帛

    一钱:一枚钱。形容一丝一毫的财产也不入自己一房,指大家庭中兄弟间和睦亲厚、财富与共。事本北魏崔挺之子、孝芬六兄弟。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今河北保定)人,官至昭武将军、光州刺史。挺家三世都是弟兄同居,

  • 吞舟之鱼

    《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吞舟之鱼”,是极言鱼大可以吞舟。后泛指庞然大物。亦用以比喻伟大的贤人。汉.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鱼。”“吞舟之鱼”又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