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问奴,织访婢
《南史.沈庆之传》:“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庆之曰:‘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元嘉二七年,宋文帝将北侵,沈庆之说:国家有如家庭,耕种应当问奴,织布要问婢。如今要出征,只和一些白面书生商讨,有什么用呢?后因以“耕问奴,织问婢”为请教得其法之典。
清.赵翼《偶得十一首》(其一):“由来非所习,奴织婢学耕。”此反用其意。
《南史.沈庆之传》:“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庆之曰:‘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元嘉二七年,宋文帝将北侵,沈庆之说:国家有如家庭,耕种应当问奴,织布要问婢。如今要出征,只和一些白面书生商讨,有什么用呢?后因以“耕问奴,织问婢”为请教得其法之典。
清.赵翼《偶得十一首》(其一):“由来非所习,奴织婢学耕。”此反用其意。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列士传》:“魏公子无忌方食,有鸠飞入案下,公子使人顾望,见一鹞自屋上飞去。公子乃纵鸠,鹞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患归无忌,意(原作競,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引改)为鹞
参见:暖气寒谷【词语寒谷】 汉语大词典:寒谷
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语出《论语.宪问》:“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朱熹集解:“孔安国曰:‘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荀子
即“侧目”。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形容一种畏惧的情态。《汉书.息夫躬传》:“躬既亲近,数进见言事,论议亡所避。众畏其口,见之仄目。”颜师古注:“仄,古侧字也。”【词语仄目】 汉语大词典:仄目
参见:卖卜下帘
同“鲁鱼亥豕”。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而世之考古者……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讹,易斗分作升分,予琳为惠琳,乃出校书之陋,本非作者之諐。”见“豕亥鱼鲁”。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而世之
源见“陆凯传情”。指信函。《金瓶梅词话》三五回:“春情欲寄梅花信,鸿雁来时人未来。”【词语梅花信】 汉语大词典:梅花信
源见“凤鸣朝阳”。比喻贤臣得遇明君。宋范成大《刘德修少卿避暑惠山因便寄赠》诗:“鸣凤朝阳尺五天,匆匆忽过白鸥边。”见“凤鸣朝阳”。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文臣》:“李善感直言不讳,竟称~。”【词语鸣
《韩非子.十过》:“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平公曰:‘此道奚出?’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靡靡:柔弱,委靡不振。原以“靡
同“梁园赋客”。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