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羞与哙伍

羞与哙伍

哙(kuài快):樊哙,汉初武将。此典指韩信汉初立大功,封王。但被怀疑猜忌,降为淮阴侯,他不愿比自己差的樊哙在一起。后以此典表示羞与自己所轻视的人在一起。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初属项羽,未被重用,继归刘邦,因官小而走,被萧何追回,力荐,任大将军。楚、汉战争时,刘邦采其策,攻占关中(今河南灵宝县东北故函谷关以西以及今陕西和甘肃东部秦岭以北地区)。刘邦在荥阳、成皋(二地今属河南)间与项羽相持,韩信率军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燕、齐,占据黄河下游之地,刘邦封他为齐王。前202年,率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西汉建立,改封楚王。高祖刘邦妒忌他的才能,以谋反嫌疑,降为淮阴侯。因此常称病,心中不乐。羞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并列。韩信曾过舞阳侯樊哙家,樊哙跪拜迎送,口中称臣,说:“大王肯光临臣家,实在荣幸!”韩信出门,笑叹说:“我和樊哙这样人在一起,真感到羞耻。”此典又作“羞与为伍”、“哙等伍”、“与哙伍”、“耻与哙伍”、“哙伍”、“伍哙”。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09、2627、2628页:“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项王亡将钟离眛(mò末)家在伊庐(今湖北南漳东北),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今湖北新州、安陆、云梦、钟祥、荆门、枝江、松滋、监利、洪湖等县),发使告诸侯会陈(今河南淮阳县):‘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眛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luò洛)阳(今河南洛阳市西),赦信罪,以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列传》:“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 宋·苏轼《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君今哙等伍,志与湛辈各。” 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生乃与哙伍,犹未离七选之阶。” 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生平耻与哙伍行,杜门养拙安无常。” 清·归庄《赠陆桴亭》:“君是泰师我敢友,生非哙伍尔能知。”


述补 以与某些人同列感到羞耻。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常用于表示对某些人极端鄙视或感到厌恶。也作“羞与为伍”。


【词语羞与哙伍】  成语:羞与哙伍汉语词典:羞与哙伍

猜你喜欢

  • 捕影

    同“捕风捉影”。南朝 梁何逊《七召.神仙》:“捕影之言莫测,击风之论难尽。”【词语捕影】   汉语大词典:捕影

  • 今愁古恨

    形容感慨极多。唐代白居易《题灵岩寺》诗:“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何处行。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并列 现时的和往日的各种忧愁、怨恨。形容长期积累在心头上的很深远的愁和恨。唐· 白居易《

  • 三献荆山

    同“三献玉”。荆山,代指荆山之玉。宋陈师道《何复教授以事待理》诗:“三献荆山时未识,一鸣齐鸟众方惊。”

  • 五袴手

    源见“歌五袴”。谓实施善政的身手。宋苏轼《送黄师是赴两浙宪》诗:“愿君五袴手,招此半菽魂。”【词语五袴手】   汉语大词典:五袴手

  • 五行并下

    一作“丘行俱下”。极言读书神速敏捷。《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词语五行并下】  成语:五行并下汉语大词典:五行并下

  • 九折驱车

    同“九折王尊驭”。清查慎行《八月十五日鹿城对月》诗:“一杯对饮要无愧,九折驱车终可怕。”

  • 袁校尉

    《后汉书.袁绍传》:“中平五年,初置西园八校尉,以绍为佐军校尉,灵帝崩,绍劝何进征董卓等众军,胁太后诛诸宦官,转绍司隶校尉。”东汉.袁绍曾任佐军校尉,。他为复兴汉室,招收了许多人才,对曹操作战失利后,

  • 袁室无烟

    同“袁安高卧”。唐薛涛《酬杨供奉法师见招》诗:“不嫌袁室无烟火,惟笑商山有姓名。”

  • 知足不辱

    谓人知道满足,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辱。《老子》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传》:“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警世通言》卷三一:“常言道:‘知足不辱。’官人宜急

  • 牛马风遥

    同“风马牛不相及”。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你岭南,吾蜀中,牛马风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