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网漏吞舟

网漏吞舟

指汉初实行宽松政策,好象法网能够漏掉吞吃船只之大鱼。此典比喻刑法宽松;或形容刑律不严而使重大罪犯漏网。司马迁在撰写《史记·酷吏列传》开篇里概括说:汉朝兴起,废除秦朝严刑苛法而实行宽松,压抑奸巧而提倡忠厚,法网宽松得好象可以漏掉吞吃船只之大鱼,然而官吏治理成绩却很好,地方上不为非作歹,老百姓太平安乐。由此看来,国家安定在于道德力量,不靠严刑苛法。此典又作“漏网”、“漏鱼”、“网漏鲸鲵”、“漏网之鲸”、“吞舟疏漏”、“鱼失吞舟”。

【出典】:

史记》卷122《酷吏列传·序》3131页:“太史公曰:汉兴,破觚(gū姑,古代方正有棱角之盛酒器)而为圜(yuán圆,同“圆”。意为把方正有棱角之酒器改为圆形酒器。比喻法制之重大改变,由秦代之繁规苛法改为简约宽厚之法律,汉初仅颁约法三章),(zhuó酌,削)雕(diāo凋,雕刻之花纹,比喻华丽装饰)而为朴(意为削去器物上雕刻花纹华丽装饰而使它回复原来朴素形态,即返朴归真,抑奸巧而倡忠厚),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zhēng zhēng争争,淳厚美盛之态势),不至于奸,黎民艾(yì艺,通“乂”,治理)安(太平无事)。由是观之,在彼(指任德)不在此(指任刑)。”

【例句】: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顾和传》:“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唐·李白《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虽轩后至道,由闻蚩尤之师;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于毂下。” 唐·杜甫《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唐·元稹《对父杀牛判》:“令不惟反,政是以常,县恐漏鱼,州符佩犊。” 唐·元稹《幽州平告太庙祝文》:“物盛而微,墉崇则毁,网漏鲸鲵,隟开蝼蚁。” 明·汤显祖《南柯梦记》:“有礼有法,国中无漏网之鲸。” 清·杨观潮《夜香台持斋训子》:“一口气疾恶如仇,还只恨吞舟疏漏。” 清·唐孙华《客谈维扬事重有感》:“鼠因凭社熏难入,鱼失吞舟网尚疏。”


主谓 网漏,借指法网疏宽;吞舟,吞舟之鱼,借指巨奸大恶。网眼稀得把吞舟的大鱼都漏掉了,比喻法令不严,重大罪犯得以逃避法网。语本《史记·酷吏列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宋书·沈攸之传》:“泰始开辟,~。”宋·陆游《贺谢枢密启》:“~,示太平之宽大;云光肤寸,泽庶物之焦枯。”△贬义。多用于描写法令太宽致使坏人漏网。→漏网之鱼 ↔天罗地网


【典源】 《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今译】 汉兴起之时,刘邦废止秦朝苛酷的刑律而约法三章,治理刻薄的习俗,使返回纯朴,刑法宽大,就像鱼网能漏过吞没小船的大鱼,然而官吏治理地方井然有序,并未发生动乱,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释义】 后以此典指刑法宽大; 或指刑律不严而使重大罪犯漏网。

【典形】 漏网、漏网之鲸、漏鱼、吞舟疏漏、网漏鲸鲵、网漏吞舟、鱼失吞舟、网目漏吞舟、吞舟漏疏网。

【示例】

〔漏网〕 唐·杜甫《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漏网之鲸〕 明 ·汤显祖《南柯梦记》:“有礼有法,国中无漏网之鲸。”

〔漏鱼〕 唐·元稹《对父杀牛判》:“令不惟反,政是以常。县恐漏鱼,州符佩犊。”

〔吞舟疏漏〕 清·杨观潮《夜香台持斋训子》:“一口气疾恶如仇,还只恨吞舟疏漏。”

〔网漏鲸鲵〕 唐·元稹《幽州平告太庙祝文》:“物盛而微,墉崇则毁。网漏鲸鲵,隟开蝼蚁。”

〔网漏吞舟〕 唐·李白 《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虽轩后至道,由闻蚩尤之师; 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于毂下。”

〔鱼失吞舟〕 清·唐孙华《客谈维扬事重有感》:“鼠因凭社熏难入,鱼失吞舟网尚疏。”


【词语网漏吞舟】  成语:网漏吞舟汉语词典:网漏吞舟

猜你喜欢

  • 钗荆裙布

    源见“荆钗布裙”。形容贫寒。《红楼梦》五七回:“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便欲说给薛蟠为妻。”并列 以荆代钗,以布作裙。比喻家境贫寒。语出《太平御览》卷718引汉

  • 梁苑池台

    同“梁王池馆”。唐杜甫《戏作寄上汉中王》诗之二:“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

  • 雨洗干戈

    同“雨洗天戈”。宋戴复古《喜闻平峒寇》诗:“千山通道路,一雨洗干戈。”

  • 林下风致

    同“林下风气”。《宣和书谱》卷十:“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当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见“林下风气”。《宣和书谱》卷10:“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当时,虽失身卑下,而有~。”【词语林

  • 初平群羊

    源见“叱石为羊”。指传说中黄初平所牧羊群。宋黄庭坚《汴岸置酒赠黄十七》诗:“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 凿楹

    源见“晏子楹”。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南朝 梁吴均《边城将》诗之二:“留书应凿楹,传功须勒社。”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徐渊子诗:‘……过庭遗训在,凿楹故书存。’”【词语凿楹】   汉语大词典:凿

  • 白马章台走

    源见“走马章台”。借指在游冶场中寻乐。元张昱《晚春辞》诗:“昨宵梦夫婿,白马章台走。”

  • 二十四考中书

    考,考察。唐制,每年都要对各级官吏进行一次考绩。郭子仪在中书令任上长达二十四年,主持官吏考绩二十四次。后人遂以此词来称呼爵高权重、在位日久的大官。郭子仪事迹见“料敌如神”条。【出典】:《新唐书》卷13

  • 杯影蛇弓

    同“杯弓蛇影”。《花月痕》四五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灯匣剑鬼生疑。”见“杯弓蛇影”。《花月痕》45回:“~魔入幻,帷灯匣剑鬼生疑。”【词语杯影蛇弓】  成语:杯影蛇弓汉语大词典:杯影蛇弓

  • 婷婷玉立

    见“亭亭玉立”。黎静《彭大将军》:“湖上渔舟荡桨,天鹅浮游,湖边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