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织锦回文

织锦回文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唐.武则天《璇玑图序》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与此迥然不同。宋.阮阅《诗话总龟》卷四十一录引《侍儿小名录》载《璇玑图序》云:“前秦安南将军窦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妻苏〔蕙〕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挞辱。滔深恨之。阳台又专伺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苏氏年二十一,滔镇襄阳,与阳台之任,绝苏氏之音问。苏悔恨自伤,因织锦回文,题诗二百馀首,计八百馀字,纵横反覆,皆为文章,名曰‘璇玑图’。遣苍头(古代私家所属的奴仆,旧时也多用指仆隶)赍(带着)至襄阳。滔览锦字,感其绝妙,因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从迎苏氏,恩好为重。”

前秦.窦滔在远地做官,他的妻子苏蕙因怀念丈夫,便织锦为回文诗寄赠给他,婉转迴环而读,共八百四十字,成诗数千首。

据说“璇玑图”纵横八寸,五色杂布,别以三、五、七言,回环诵读成诗,远不止二百首。宋元间,僧人起宗,刻意推求,得三、四、五、六、七言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分为七图。明康万民增立一图,增读其诗四千二百零六首,合起宗所读,共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见《四库提要.别集》一《璇玑图读诗法》)。郭沫若为此有专论。

后世诗文戏曲中,常以“织锦回文”的典故,寄寓女子怀念丈夫或情人的情怀。

唐皇甫冉《春思》:“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李频《古意》:“虽非窦滔妇,锦字已成章。”赵嘏《织锦窦家妻》诗:“锦字行行苦,罗帏日日啼。”罗邺《征人》诗:“锦字莫辞连夜织,塞鸿长是到春归。”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


偏正 用五色丝织成的回文诗。也称“璇玑图”。借指妻子书信。也用以赞扬女子才思绝妙。语本《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苏蕙)所作回文诗,系以八百四十一字,排成纵横各为二十九字的方图,回环反复读起来,可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元·王实甫《西厢记》2本1折:“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词,煞强似~。”△褒义。多用于称赞美文方面。也作“回文织锦”。


【词语织锦回文】  成语:织锦回文汉语词典:织锦回文

猜你喜欢

  • 反眼若不相识

    意为翻脸不认人。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誌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聊斋志异.江城》:而女善怒,反眼若不相识,词舌嘲啁,常聒于耳。”见“反眼不识”。《聊斋志异·江城》:“逾岁,

  • 东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临终前作《封禅文》,盛颂汉德宏大,请武帝东幸封泰山、禅梁父,以彰功业。相如卒后八年,武帝从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后因以“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宋陆游《

  • 何曾箸

    《晋书.何曾传》:“何曾字颖考。”“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西晋时,太尉何曾字

  • 批亢擣虚,形格势禁

    批:排打。亢( ㄍㄤ gāng ):同“吭”。咽喉,比喻要害。擣:攻击。虚:指空虚薄弱之处。格:受阻。 谓攻打要害和虚弱的地方,造成阻止敌人的形势。 常指对敌斗争策略。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杜鹃啼蜀

    源见“望帝啼鹃”。借以渲染思归的愁情。宋韩淲《谒金门.和昌甫》词:“莫问杜鹃啼蜀,只有江南水竹。北客凄凉无伴独,春山生草木。”

  • 舒姑泉

    梁萧统编《文选》卷四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按:刘沼字明信为秣陵令)“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注引《宣城记》:“临城县南四十里盖山,高百许丈,有舒姑泉。昔有舒氏女与其父析薪(劈柴)此泉处,坐,牵挽

  • 吟扣僧门

    源见“推敲”。形容苦心斟酌诗句。唐郑谷《次韵和王驾校书结绶见寄之什》:“勤苦常同业,孤单共感恩。醉披仙鹤氅,吟扣野僧门。”

  • 娲天

    同“女娲天”。唐李咸用《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娲天补剩石,昆剑切来泥。著指痕犹湿,停旬水未砥。”【词语娲天】   汉语大词典:娲天

  • 呴沫

    源见“相濡以沫”。喻指互相救助或抚慰。《梁书.任昉传》:“〔刘孝标论曰〕故鱼以泉涸而呴沫,鸟因将死而悲鸣。”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诠俗》:“以言呴沫人,令其意靡靡焉软也,曰水。”【词语呴沫】   汉语大

  • 悬屏画雀

    源见“锦屏射雀”。指择婿。清蒲松龄《四月代人遣侄女再醮启》:“雅堪披幔以牵丝……敢曰悬屏而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