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禁脔

禁脔

世说新语.排调》:“孝武属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温,磊砢之流,既不可复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须。正如真长子敬比,最佳。’珣举谢混。后袁山松欲拟谢婚(指欲以女妻谢混),王曰:‘卿莫近禁脔。’”此事又见《晋书.谢混传》。注:真长,刘惔。子敬,王献之。

王珣把谢混比为禁脔,意在警告袁不可妄想,因为他知道孝武帝想把晋陵公主嫁给谢。后以“禁脔”比喻他人不得染指之物,又用为帝婿的典故。唐.李商隐《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诗:“南朝禁脔无人近,瘦尽琼枝咏四愁。”宋.楼钥《跋王都尉湘乡小景》:“国家盛时,禁脔多得名贤,而晋卿(王诜)风流尤胜。”(《攻愧集》卷七十七)

关于“禁脔”一语的来历,《晋书.谢混传》中有另一段表述:“初,元帝始镇建业,公私窘罄,每得一㹠,以为珍膳,项上一脔尤美,辄以荐帝,群下未尝敢食,时呼为‘禁脔’。”王珣之言,即以此事为比。

后又以“禁脔”指珍贵美好之物。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前后百卷文,枕籍皆禁脔。”


【典源】《世说新语·排调》:“孝武属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温,磊砢之流,既不可复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 酷非所须。正如真长、子敬比,最佳。’珣举谢混。后袁山松欲拟谢婚,王曰:‘卿莫近禁脔。’”《晋书·谢混传》:“初,孝武帝为晋陵公主求婿,谓王珣曰: ……珣对曰:‘谢混虽不及真长,不减子敬。’帝曰:‘如此便足。’未几,帝崩,袁山松欲以女妻之,珣曰:‘卿莫近禁脔。’初,元帝始镇建业,公私窘罄, 每得一㹠(tun), 以为珍膳,项上一脔尤美,辄以荐帝,群下未尝敢食,于时呼为‘禁脔’,故珣因以为戏。”

【今译】 东晋孝武帝嘱王珣为其女晋陵公主求婿,王珣推荐谢安之子谢混,孝武帝认为满意。不久孝武帝死,袁山松又想将女儿嫁给谢混,王珣说:“你别接近禁脔。”当初东晋元帝刚建都建业时,公私都非常窘困,得到一只猪,便算是珍肴,脖子上一块肉最美,只献给元帝吃,称为禁脔。王珣即以此比谢混。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女婿; 也指珍贵难得的事物。

【典形】禁脔、禁脔婿、南朝禁脔。

【示例】

〔禁脔〕 唐·杜甫《送大理封主簿五郎》:“禁脔去东床,趋庭赴北堂。”

〔禁脔婿〕 唐·李颀 《赠别张兵曹》:“君为禁脔婿,争看玉人游。”

〔南朝禁脔〕 唐·李商隐《韩同年新居》:“南朝禁脔无人近,瘦尽琼枝咏四愁。”


【词语禁脔】   汉语词典:禁脔

猜你喜欢

  • 王果石崖

    《太平广记》卷三九一《王果》:“唐左卫将军王果被责,出为雅州刺史,于江中泊船。仰见岩腹中有一棺,临空半出。乃缘崖而观之,得铭曰:‘欲堕不堕逢王果,五百年中重收我。’果喟然叹曰:‘吾今葬此人,被责雅州,

  • 夜舒荷

    晋.王嘉《拾遗记.后汉灵帝》:“灵帝初平三年,于西园起裸游馆十间,……引渠水以遶砌,周流澄澈,乘小舟以游漾。……渠中桢莲大如盖,枝长一丈,南国所献也。其叶夜舒昼捲一茎有四莲丛生,名曰夜舒荷,亦言月出见

  • 直道而行

    直道:正道。 谓依正道行事。语出《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宋.徐铉《大宋故陈留县主簿赠太子中允李府君墓志铭》:“汉氏初基,群心改属,亲友敦喻,复诣京师。直道而行,焉往无咎。

  • 骄子

    同“天之骄子”。唐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匈奴穷地角,本自远正朔。骄子起天街,由来亏礼乐。”明何景明《汉将篇》:“共看拔剑追骄子,自许弯弓射左贤。”【词语骄子】   汉语大词典:骄子

  • 烟阁传形

    同“凌烟画像”。唐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烟阁传形,革车就国。尽人臣之极分,焕今古之高名。”

  • 渔翁得利

    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郭沫若《屈原》五幕:“后来他又骂他愚弄国王,愚弄南后,想离间齐国和楚国的邦交,好让秦国来渔翁得利。”茅盾《虹》八:“你看,这里也挂着渔翁得利图。”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清

  • 衽席之爱

    同“衽席之好”。《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兄倘能割衽席之爱,见机而作,仆愿以千金相赠。”【词语衽席之爱】  成语:衽席之爱汉语大词典:衽席之爱

  • 素飧

    同“素餐”。《三国志.郤正传》:“虽时献一策,偶进一言,释彼官责,慰此素飧。”【词语素飧】   汉语大词典:素飧

  • 三告投杼

    源见“曾参杀人”。谓谣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鲁迅《书信集.致荆有麟》:“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偏正 比喻流言数传会使不信者转为相信。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

  • 呼庚癸

    《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 氏……对曰:‘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杜预注:“军中不得出粮,故为私隐。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后以“呼庚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