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

意谓礼贵有来有往。古人认为,礼节要注重互相来往,有往无来,不合于礼;有来无往,也不合于礼。人类社会,有礼约束,社会就安定,无礼约束,就会动荡。

【出典】:

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例句】:

宋·胡寅《斐然集》四《寄唐坚伯诗》:“礼尚往来思报玖,情深汲引屡抛砖。”


主谓 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语出《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后也指以对等或相应的行为相报答。徐兴业《金瓯缺》:“他们七嘴八舌地交换着愤怒的斥骂,骂那些辽军不识抬举,不懂得~。”△多用于人际交往或社会活动方面。→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 投桃报李 礼无不答 投木报琼 投瓜报玉 ↔不相闻问


解释尚:注重。指礼仪、礼节以相互往来为贵。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就怎么样。

出处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是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就来自《礼记》。《礼记》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一,通论礼仪或学术;二,解释《仪礼》一书;三,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杂事;四,记述古代礼制;五,记述古代格言。《曲礼》的内容重在记述古代礼制,因为记录详细,所以叫“曲礼”。“曲”就是“周全详尽”的意思。

礼记·曲礼上》中说,礼用来规定人们的亲疏关系、决断事理上的嫌疑、分辨事物的异同、明确道理的是非。上古的时候,人们最看重道德礼仪,其次看重有恩必报。礼崇尚有往有来,只有往而没有来,不合于礼;只有来而没有往,也不合于礼。人有了礼就能和顺,没有礼就会危殆,所以礼不可不学习。礼就是自己谦卑而尊重他人。富贵而懂礼,就不会骄奢淫逸;贫贱而懂礼,就不会丧失志气。

反义来而不往

例句

咱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拜年贺节、礼尚往来的习俗由来已久,从古至今,长盛不衰。


【词语礼尚往来】  成语:礼尚往来汉语词典:礼尚往来

猜你喜欢

  • 爱而不见

    爱:“薆”的借字,隐藏。不见:即不现。 意谓隐蔽起来不露面。语出《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唐.张说《送毛明府诗序》:“益赋金谷之诗,远送邯郸之陌。爱而不见,同

  • 卧龙

    同“卧牛衣”。龙,指龙具,即牛衣。唐戎昱《上湖南崔中丞》诗:“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邪 阳都人也……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

  • 民者冥也

    冥:蒙昧。一作“暝”。 民这个词是愚昧的意思。 此为儒家轻视人民的唯心观点。语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民者,暝也。”《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郑玄注:“民者冥也。”《晋书.刑法

  • 文恬武熙

    见“文恬武嬉”。

  • 鞭长不及马腹

    《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杜预注:“言非所击。”谓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因以“鞭长不及马腹”喻力所不能及。宋李之仪《雷塘行》:“鞭长不能及马腹,有限

  • 头点朱衣

    源见“朱衣点头”。谓科举中选。明无名氏《鸣凤记.拜谒忠灵》:“王策献君前,头点朱衣圣恩眷。庆朝廷明盛,罗网英贤。”【词语头点朱衣】  成语:头点朱衣汉语大词典:头点朱衣

  • 扣槃扪龠

    同“扣槃扪烛”。俞平伯《诗的神秘》:“都是扣槃扪龠之谈,招摇撞骗之技。”

  • 轻车熟道

    同“驾轻就熟”。续范亭《莫干山》诗:“轻车熟道寻秋去,偕友傍午发临安。”【词语轻车熟道】  成语:轻车熟道汉语大词典:轻车熟道

  • 菊部头

    源见“菊部”。喻指歌舞戏曲等领衔演员。元宋无《宫词》:“高皇尚爱梨园舞,宣索当年菊部头。”【词语菊部头】   汉语大词典:菊部头

  • 抢榆

    同“抢榆枋”。南朝 梁何逊《穷鸟赋》:“时复抢榆决至,触案穷归。”唐储光羲《哥舒大夫颂德》诗:“顾我抢榆者,莫能翔青冥。”宋陆游《龙钟》诗:“抢榆敢羡垂天翼,倚市从嗤刺绣文。”【词语抢榆】   汉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