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砧杵

砧杵

捣衣的垫石和棒槌。汉乐府《子夜四时歌.秋歌第一》:“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词语砧杵】   汉语词典:砧杵

猜你喜欢

  • 秋液

    《周礼.秋官.司烜氏》:“以鉴取明水于月。”《淮南子.天文训》:“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高诱注:“月盛时以〔方诸〕向月下,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水数滴。”后因以“秋液”指月。元黄庚《题东山玩月图》诗

  • 南枝寄

    源见“陆凯传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清宋琬《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诗:“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宫梅尚有无?”

  • 二卵弃干城

    《孔丛子.居正》:“子思言苟变于卫君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卫君曰:‘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弗用也。’子思曰:‘圣人之官人,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

  • 武城声

    同“武城弦”。宋苏辙《送傅宏著作归觐》诗:“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 日引月长

    《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后以“日引月长”谓事物随时光不断增长。《三国志.魏刘馥传》:“入作纳言,出临京任,富

  • 尝禘

    《国语.鲁语上》:“先臣惠伯以命于司里,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韦昭注:“秋祭曰尝,夏祭曰禘,冬祭曰蒸,春祭曰享。”后因以“尝禘”泛指祭祀。宋苏辙《西掖告词.李清臣三代妻》:“珪璋之行著于

  • 一百五日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每年冬至节令过后的一百零五日即为“寒食节”。后世诗文中常用“一百五日”指代寒食节令。唐.崔橹《春日即事》:“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

  • 梦鹿分鹿

    同“梦蕉得鹿”。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六:“佳人斗南北,美酒玉东西。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

  • 潜郎

    源见“郎潜白发”。指怀才不遇的人。唐钱起《重赠赵给事》诗:“应念潜郎守贫病,常悲休沐对蓬蒿。”清 丘逢甲《岁暮杂感》诗之六:“一曲升平泪万行,风尘戎马厄潜郎?”【词语潜郎】   汉语大词典:潜郎

  • 樱桃口

    源见“樊素”。指唐代白居易歌姬樊素。《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众亲友听了,俱又惊又笑道:‘声色场中,脂脂粉粉,老先生亦可谓司空见惯矣。况樱桃口、杨柳腰尚在身边,尽可消遣,为何一个商玲珑,便钟情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