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末红巾军起义前民间流传的歌谣之一。至正四年(1344年)、八年(1348年),黄河两次决口,洪水侵入大运河及河北、山东的漕司盐场。河患给百姓带来了灾难,也严重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元廷征集26万民修河,欲半年左右将河水勒回故道。工期急,扰民重。白莲教领袖韩山童(?——1351年)等,乘机在修河开工前凿好独眼石人一个,背后镌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十四字,埋于将要开凿的黄陵岗。同时,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修河开工后,民侠挖出独眼石人,惊诧不已,信以为真。消息很快传遍大河上下,人们都以为天怒人怨,元朝气数将尽,天下要反了。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等在颍州颍上(今安徽颍上),正式举起反元义旗,包括河工在内的中原农民蜂起响应。不出五个月,红巾军的队伍扩大到10万以上。

【出典】:

元史》卷51《五行志二》1107页:“(至正)十年,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例句】:

近代·柯劭态《新元史》卷225《韩林儿传》:“韩林儿,永年人。其先本栾城人,世以白莲社烧香惑众。父山童尝为童子师,人称为韩学究。至正初,山童倡言:天下将大乱,弥勒佛出世。愚民私相附从。颍州人刘福通……谓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时河决而南,丞相脱脱从贾鲁议,挽之北流,兴大役。福通乃预埋一石人,镌其背曰:休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开河者掘得之,转相告语,人心益摇。至正十一年,福通等杀黑牛白马,誓众谋作乱。事觉,县吏捕之急,山童就获伏诛。其妻杨氏携林儿遁至武安。福通遂部署其众以反。”


猜你喜欢

  • 挥日戈

    同“挥日阳戈”。宋范成大《春日览镜有感》诗:“但淬割愁剑,何须挥日戈。”

  • 疢如疾首

    《诗经.小雅.小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郑玄笺:“疢,犹病也。”疢:热病,也泛指疾病。疢如疾首,指内心烦热得像害头痛病一样头昏脑胀。后以疢如疾首喻指心神不宁,忧伤成疾。《三国志.蜀书.马超传》:

  • 萼绿华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运象》:“萼绿华者,女仙也。年可二十许,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以晋穆帝升平三年己未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云是南山人,不知何仙也。自此一月辄六过其家。权字道学,即晋简文黄门郎羊

  • 季鹰归

    源见“莼羹鲈脍”。喻指思归之情。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 回文锦字

    同“回文诗”。宋无名氏《九张机》词之二:“织成一段,回文锦字,将去寄呈伊。”

  • 许慎无双

    《后汉书.儒林传.许慎传》:“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

  • 天地闭,贤人隐

    天地闭塞昏暗,贤人隐退匿迹。 形容乱世社会黑暗。语出《易.坤.文言》:“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宋.欧阳修《五代史.一行传.序》:“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

  • 搔首踟蹰

    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 形容焦躁不安。语出《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六:“罗好学,每读书必研究意义。苟有得,则怡然长啸。或未会

  • 灞桥诗思

    源见“骑驴索句”。指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唤起诗情,写出佳作。清王摅《咏雪次东坡韵》:“闻道灞桥诗思好,朔风驴背手频叉。”【典源】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卷七:“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或曰:‘相国近有

  • 埋轮之志

    源见“张纲埋轮”。指为国不畏权贵的节操。南朝 梁沈约《奏弹王源》:“臣实儒品,谬掌天宪。虽埋轮之志,无屈权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