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难副,难以相称。指某一人的实际成就,难以和他的盛名相称。黄琼(86-164年),字世英,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人。顺帝永建中,以学行为公卿交荐,可是他到了洛阳郊外便托病不行。当时,李固在洛阳读书,平日对黄琼非常钦佩,便给他写信,要他面对现实,从速进京。信中说:“自有人类以来,一直是治世少,而乱世多,一定要象尧舜时期那样才肯从政,那就不算一个有为之士了。俗话时,高高在上的东西容易摔坏,洁白无暇的东西容易污染,能够跟着唱阳春白雪这样高雅乐曲的人一定很少,享有盛名的人实际品行和其声名多不相符。近年来被朝廷征用的名士大多不孚众望即是证明。我希望您能施展远大报负,干一番事业,使人们钦佩,从而洗净欺世盗名的说法。”黄琼接信后,即进入京师,授议郎,累迁司空,在东汉后期政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典】:

后汉书》卷61第2032页《黄琼传》:“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渡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期矣。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例句】:

明·朱之瑜《朱舜水集·9·答林春信书二首(其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古人所戒。仆幸平日无籍籍名,今来差得自安拙劣耳,台兄乃复过誉之耶?”


其他 实,实际。副,符合。名气过大了,实际情况往往难以相称。即名过其实。《后汉书·黄琼传》:“尝闻语曰:‘峣峣者易折,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名过其实 ↔名副其实。也作“盛名难副”。


【词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成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汉语词典: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猜你喜欢

  • 师垣

    源见“藩垣”。指宰相的职位。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十一:“及会之登师垣,既窜其兄企宗、道宗,邵守迎合,按永宗冒请全俸,合计以赃,会之得所申,大喜,下本郡阅实焉。”【词语师垣】   汉语大词典:师垣

  • 莱芜甑釜

    源见“甑尘釜鱼”。指贫穷。宋范成大《从宗伟乞冬笋山药》诗:“裹芽束蕴能分似,政及莱芜甑釜空。”

  • 槎上汉

    源见“乘槎”。喻指居官朝廷中。唐骆宾王《海曲书情》诗:“未能槎上汉,讵肯剑游燕。”

  • 别有天地非人间

    形容景物幽美,如同仙境。语出唐.李白《山中问答》:“问予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明.张岱《快园记》:“如入瑯嬛福地,痴龙护门,人迹罕到,大父称之谓别有天地非人间也

  • 网漏吞舟

    指汉初实行宽松政策,好象法网能够漏掉吞吃船只之大鱼。此典比喻刑法宽松;或形容刑律不严而使重大罪犯漏网。司马迁在撰写《史记·酷吏列传》开篇里概括说:汉朝兴起,废除秦朝严刑苛法而实行宽松,压抑奸巧而提倡忠

  • 青娥

    同“青女”。明刘基《钟山作》诗之十一:“青娥不分秋容寂,故染枫林似老人。”【词语青娥】   汉语大词典:青娥

  • 鲁门鶢鶋

    源见“鲁禽情”。泛指受到不顺其自身情理对待的人或物。鶢鶋,同“爰居”。唐杜甫《白凫行》诗:“鲁门鶢鶋亦蹭蹬,闻道如今犹避风。”

  • 张长公

    源见“长公直道”。借指禀性刚直、怀德不仕之人。唐李颀《送刘四赴夏县》诗:“高人往来庐山 远,隐士往来张长公。”

  • 行露

    《诗.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朱熹集注:“南国之人,遵召伯之教,服文王之化……故女子有能以礼自守而不为强暴所污者,自述己志,作此诗以绝其人。”后因以“行露”为女子守贞自誓之典。

  • 岂不毅然大丈夫哉

    毅然:刚强的样子。 难道不是果敢的大丈夫吗? 用反诘的语气称颂人有大丈夫气度。语出宋.苏轼《范增论》:“为增计者,力能诛(项)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明.金寔《送职方郎中王君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