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琴得焦桐

琴得焦桐

源见“焦尾琴”。形容善于鉴拔良材。宋陈师道《何复教授以事待理》诗:“骥收盐坂车前足,琴得焦桐爨下声。”


【典源】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汉灵帝时,陈留蔡邕,以数上书陈奏,忤上旨意,又内宠恶之,虑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至吴,吴人有烧桐以爨 (cuan) 者,邕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亦引,末有“有殊声焉”一句。《后汉书·蔡邕列传》亦载。

【今译】 汉灵帝时,蔡邕因触犯灵帝,而遁迹江湖,来到吴地。他见吴地有人用桐木烧火做饭,听到木头爆裂声,说:“这是做琴的良材啊。”取来做成琴,果然音色纯美,不同凡响。由于琴尾尚留有火烧的焦痕,故称为“焦尾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善于鉴拔人才; 也以“焦桐”等称良琴或素质优秀的人; 以“爨下焦”等比喻良材不得其用,遭受弃置。

【典形】 暗辨桐声、蔡邕琴、爨琴、爨桐、爨下焦、爨余、带火焦桐、焦琴、焦桐、焦梧桐、焦尾、琴得焦桐、琴桐、桐尾、尾半焦、薪余、邕琴、桐薪鸣灶、桐遇知音、爨余音、爨余材、爨下余、爨下声、炊爨得琴材、樵爨得孤桐、翠桐入爨、怜焦尾。

【示例】

〔暗辨桐声〕 唐·张籍《送杨州判官》:“闲怜鹤貌偏能画,暗辨桐声自作琴。”

〔蔡邕琴〕 清·陆圻《送朱生之秣陵》:“醉后难忘公瑾曲,愁来独抱蔡邕琴。”

〔爨琴〕 清·唐孙华《试院即事兼示同事》:“但愁袭锦收燕石,为爱清弦惜爨琴。”

〔爨桐〕 元·姚燧《新水令·冬怨》:“琴闲吴爨桐,箫歇秦台风。”

〔爨下焦〕 宋·陆游《书怀》:“青黄未胜沟中断,宫徵何殊爨下焦?”

〔爨余〕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岂若听清音于爨余,则枯桐发响。”

〔带火焦桐〕 唐·刘禹锡《答杨八敬之绝句》:“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

〔焦琴〕 宋·刘过《贺新郎·去年秋余试牒四明》:“人道愁来须��酒, 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

〔焦桐〕 唐·张祜《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

〔焦尾〕 唐·顾况《谢王郎中见赠琴鹤》:“此琴等焦尾,此鹤方胎生。”

〔琴得焦桐〕 宋·陈师道《何复教授以事待理》:“骥收盐坂车前足,琴得焦桐爨下声。”

〔琴桐〕 清·唐孙华《刘韦斋学博于讲舍》:“事等琴桐爨,形惭社栎全。”

〔桐尾〕 唐·白居易《除忠州寄谢崔相公》:“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尾半焦〕 宋·陆游《秋夕》:“栈边老骥心空在,爨下残桐尾半焦。”

〔薪余〕 宋·黄庭坚《和刘景文》:“牛铎调黄钟,薪余合琴瑟。”

〔邕琴〕 唐·温庭筠 《上学士舍人启》:“荀铎摇车,邕琴入爨。”


猜你喜欢

  • 鸳针

    源见“金针”。又金元好问《论诗》诗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句,后因以“鸳针”指技艺的诀窍。清赵翼《奴才陆喜善蒸鸭子才食而甘之命其庖人用门生帖拜喜为师遂授法而去戏调子才》诗:“古人擅绝技,专

  • 元亮井

    晋.陶渊明《陶渊明集》卷二《归田园居五首》其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晋.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曾写到自家宅院中已经废置不用的一口旧井。后因用为咏怀故居之典。唐.李商隐《二月二日》诗:“万里忆

  • 秦王射鱼

    《史记.秦始皇本纪》:“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

  • 奉母求鱼

    源见“王祥卧冰”。称扬孝敬父母。元郑廷玉《看钱奴》三折:“子怕那奉母求鱼孝王祥,卧死在冬凌上。”

  • 鱼与熊掌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后因以“鱼与熊掌”比喻俱为所欲,不能兼得而又难于取舍之物。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九》:“那两个‘鱼与熊掌’,虽并为足

  • 圉圉

    困而未舒的样子。《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蓄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 ㄩˇ yǔ 语)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官。洋洋:舒适的样子

  • 不如公荣者

    源见“刘公荣”。指俗士。宋辛弃疾《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词:“此会不如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

  • 御前画地

    《晋书.张华传》:“武帝常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后以“御前画地”称誉博学多才,善于筹画。清张问陶《送家鹤坪太守之任河南》诗:“御前画地谈河北,剑外题诗

  • 挂桑弧

    同“悬弧射矢”。唐白居易《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之一:“洞房门上挂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雏。”

  • 瓜枣

    源见“枣大如瓜”。指奇异的仙果。宋张元幹《用折枢韵呈李丞相》之二:“莫问蒲萄出月氏,不缘瓜枣访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