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隋珠和璧”。《汉书.西域传赞》:“兴造甲乙之帐,落以随珠和璧。”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看书画亦有三等,至真至妙为上等,妙而不真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上等为随珠和璧。”并列 随侯之珠与和氏之
源见“伯奇掇蜂”。指伯奇受谮被逐含冤负屈事。明陈子龙《匡山吟寄灯岩子》诗:“吉甫犹怜伯奇冤,汉文不救长沙哭。”
《汉书》卷二十五下《郊祀下志》:“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三国魏.如淳注:“金形似马,碧形似鸡。”西汉宣帝闻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於是派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同“秦晋之好”。唐卢储《催妆》诗:“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 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同“谢庭兰玉”。明冯梦龙《双雄记.赏荷造谋》:“若得谢家宝树向此间栽,却不是累世簪缨百福来。”偏正 东晋的谢玄。比喻能光宗耀祖的子侄。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
古时认为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和战争。语出《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汉书.五行志中》引同。《旧唐书.马周传》:“臣又闻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亦云:‘
源见“柏舟”。谓夫死不嫁的节操。明归有光《陆母缪孺人寿序》:“余闻缪孺人遭家多难,盛年寡居,著柏舟之节,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聊斋志异.水莽草》:“妻不能守柏舟节,半年改醮去。”【词语柏舟节】
源见“苏武节”。表示坚贞不屈。属国,苏武晚年任典属国的略称。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六:“纪文达吊以七律二章,有云:‘延陵挂剑心相许,属国吞毡志竟成。’”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亲往曰朝,遣使曰聘。《礼记.王制》:“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汉代郑玄注:“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然此大聘与朝,晋文霸时所
征:取。 上上下下竞相逐利。 形容世风败坏。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明.李贤《古穰杂录》:“上下交征利,如水去堤防,势不可止。君子付之太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