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牵牛织女

牵牛织女

源见“牛郎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神话中的牛郎、织女。南朝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 织女聚会之夜。”唐杜牧《秋夕》诗:“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典源】《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织女,天女孙也。”索隐: 《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孙炎曰:“河鼓之旗十二星,在牵牛北,或名河鼓为牵牛也。”《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注引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七月令》引 《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宋·罗愿《尔雅翼》卷十三:“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以为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今译】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由来已久,经历代丰富演化,成为一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牵牛 (又作河鼓、黄姑) 本为星,各处银河一旁。织女每日织锦,做成云锦天衣,非常辛苦。天帝怜惜她,让她嫁给河西的牵牛郎,织女嫁后不再织锦,天帝发怒,让她又回到河东,只一年一度与牵牛相会。每到七月七日,是牵牛与织女相会之日。在渡过银河时,让乌鹊为他们搭桥。这天乌鹊的头羽全秃了,传说就是因为给他们搭桥而脱去的。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分隔两地的夫妇或爱侣相思、相聚等情感; 也用以咏七夕风情。

【典形】 痴牛騃女、帝子桥、渡汉、耕慵织懒、河鹊填桥、黄姑织女、借鹊、灵匹、牛女、牛星、女牛、七夕、牵牛织女、桥横鹊、鹊桥、鹊填河、双星、天孙、填河、填桥、乌鹊桥、喜鹊桥、星桥、星渚桥空、银汉鹊桥、织女、织星桥、鹊影成桥、喜鹊填河鼓、银河响幽咽、天上弄机人、乞巧向天孙、鹊桥牛女、填成乌鹊、银河灵鹊、桥成乌鹊、织女别黄姑、河汉星桥、天孙鹊、天上佳期、酬乌鹊、鹊桥人、怜飞鹊、泣分河、会双星、丹鹊桥、牛女夕。

【示例】

〔痴牛騃女〕 宋·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帝子桥〕 明 ·唐寅《观鳌山》 之一:“六鳌并驾神仙府,双鹊联成帝子桥。”

〔渡汉〕 唐·李商隐《道士胡君新井碣铭》:“有渡汉之灵牛,有还燕之骏马。”

〔耕慵织懒〕 宋·范成大 《鹊桥仙》:“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河鹊填桥〕 唐·郑愔《陪幸昭容院》之三:“河鹊填桥至,山熊避槛来。”〔黄姑织女〕 宋·刘筠《戊申年七夕》:“伯劳东翥燕西飞,又报黄姑织女期。”

〔借鹊〕 明·陈子龙《七夕》 之一。“汉自多情犹借鹊,星能飞渡更骖鸾。”

〔灵匹〕 南朝宋·谢惠连《七月七日咏牛女》:“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

〔牛女〕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牛星〕 北周·庾信《七夕赋》:“睹牛星之曜景,视织女之阑干。”

〔女牛〕 明·谢榛《七夕敬二君饯别》:“聚散多岐路,悲欢自女牛。”

〔七夕〕 唐·杜甫《牵牛织女》:“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牵牛织女〕 三国 · 曹丕 《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桥横鹊〕宋·杨亿《荷花》:“银汉桥横鹊,蘅皋袜溅罗。”

〔鹊桥〕 宋·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鹊填河〕 唐·李峤《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槎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双星〕 元·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天孙〕 宋·杨亿《戊申年七夕》:“天孙已度黄姑渚,阿母还来汉帝家。”

〔填河〕 北周·庾信《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当学海神,逐潮风而来往; 勿如织女,待填河而相见。”

〔填桥〕 宋·杨亿《七夕》:“匆匆一夕填桥苦,不似人间有造舟。”

〔乌鹊桥〕 唐·白居易《送苏州李使君》之二:“馆娃宫深春日长,乌鹊桥高秋夜凉。”

〔喜鹊桥〕 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时,乞为初凉夜。”

〔星桥〕唐·刘禹锡《七夕》之二:“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

〔星渚桥空〕 宋·陆游《立秋前三日夜坐庭中》:“月轮桂满蟾初冷,星渚桥空鹊尚闲。”

〔银汉鹊桥〕 元· 白朴《梧桐雨》:“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织女〕 南朝陈·江总《内殿赋新诗》:“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清秋停玉梭。”

〔织星桥〕 唐·薛涛《试新服裁制初成》之一:“霜兔毳寒冰茧净,嫦娥笑指织星桥。”


【词语牵牛织女】  成语:牵牛织女汉语词典:牵牛织女

猜你喜欢

  • 不卖卢龙策

    《三国志.田畴传》载:田畴字子泰,右北平 无终人也。曹操北伐乌丸,田畴以司空户曹掾随军,建议偷越卢龙口出击并亲为向导,有功,封亭侯,不受,曰:“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后因以“不卖卢龙策”为不以

  • 韦郎

    源见“玉箫旧约”。泛指情郎。清庄棫《蝶恋花》词:“百丈游丝牵别院,行到门前,忽见韦郎面。”

  • 鲍叔知我

    源见“管鲍交”。指友人对自己的深刻了解和信任。唐罗隐《东归别常修》诗:“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 纨扇惊秋

    源见“班姬咏扇”。比喻女子色衰失宠。宋贺铸《菱花怨》词:“纨扇惊秋,菱花怨晚,谁共蛾黛?”

  • 披襟风

    源见“大王风”。指清凉舒爽的风。唐白居易《题新涧亭》诗:“何处披襟风快哉,一亭临涧四门开。”

  • 车书同

    《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车书同”是指车轨宽度一样,文字体势相同。后用以表明国家统一。唐.李世民《重幸武功》诗:“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 一成不易

    同“一成不变”。《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几符合。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见“一成不变”。《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

  • 神蛛庙

    晋.袁山松《郡国志》:“荥阳有眢井(眢,音yuān,眢井,枯井)。汉高祖为雍齿所追,投匿井中。有蜘蛛结网蔽其井口,得脱。汲黯为荥阳守,为立神珠庙。”(引自《佩文韵府》卷七“神蛛”下注)这是一个宣扬汉德

  • 南极老人

    《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星辰中有一大星,名南极老人。俗传,主国泰民安,人长寿。后遂用为吉祥兆之典。唐.杜甫《寄韩谏议》:“周南留

  • 耳提面训

    同“耳提面命”。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像这些关于卫生的教条,就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合乎科学的。而对于秦始皇,也俨然就像在耳提面训的一样。”见“耳提面命”。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