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五羖大夫”。谓轻易出卖自身。宋陆游《猎罢夜饮示独孤生》诗:“报国虽思包马革,爱身未忍价羊皮。”
源见“莲社”。指莲社。因宗炳为莲社十八贤之一,故称。亦借指僧俗文士的雅集组织。唐陆龟蒙《和访寂上人不遇》:“早晚却还宗炳社,夜深风雪对禅床。”前蜀贯休《山居诗》之二:“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源见“闻鸡起舞”。闻鸡起舞的祖逖。泛指及时奋发的志士。元白朴《水龙吟.用前韵赠答光辅》词:“尽闻鸡祖逖,中宵狂舞,蹴刘琨起。”
《旧唐书.刘子玄传》:“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子玄曰:‘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后因以“三长”为咏史才之典。宋陆游《史院
明代考核文官的方法,也称为内计。考察对象为京朝官。洪武十四年(1381年)定京察法:五品以下听本衙门正官考验行能勤怠,五品以上及近侍、御史等则由皇帝裁决。十六年又改由吏部核考。弘治十七年(1504年)
见“倚门倚闾”。庐,简陋的房屋。唐·骆宾王《上廉使启》:“虽噬脐思归,空轸~。”【词语倚庐之望】 成语:倚庐之望
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巴祇为扬州刺史,与客坐暗中,不然官烛。”(引自《初学记》卷二五)“然”义同“燃”。东汉扬州刺史为政清廉节俭,夜间接待客人都不点燃公家的蜡烛。后以此典称颂清廉奉公的官员。唐.李
同“白云苍狗”。清 唐晏《感兴十首》之三:“天上游云幻衣狗,世间侧径斗狸鼪。”
《诗.周南.卷耳》有“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彼高岗,我马玄黄”、“陟彼砠矣,我马瘏矣”三句,故后人合称“三陟”,形容旅途辛劳。南朝 宋颜延之《秋胡》诗:“嗟予怨行役,三陟穷晨暮。”【词语三陟】
源见“甑尘釜鱼”。指贫穷。宋范成大《从宗伟乞冬笋山药》诗:“裹芽束蕴能分似,政及莱芜甑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