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渡淮橘成枳

渡淮橘成枳

同“橘化为枳”。清查慎行《秋感》诗:“渡淮橘成枳,一变性终失。”


【典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说苑·奉使》、《韩诗外传》卷十亦载,文有不同。

【今译】春秋时,齐国相国晏子 (名婴) 出使楚国,楚王君臣设计羞辱晏子。在酒宴上,楚吏故意捆缚一人来见楚王,楚王也故意问:“捆的是什么人?”楚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偷盗犯罪。”楚王问晏子:“齐国人本来就爱盗窃吗?”晏子离开席位答道:“我听说过,橘生淮南则是橘,生在淮北则成枳 (叶似橘而果小,味酸苦),原因何在? 在于水土不同。如今百姓生活在齐国不为盗,一到楚国便成贼,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盗呀?”楚王听了只得苦笑,说自己是自讨没趣。

【释义】 后以此典指环境等外部条件可以改变人的情性。

【典形】 渡淮橘成枳、渡江之橘、化枳、徙橘、易变南地橘。

【示例】

〔渡淮橘成枳〕 清·查慎行《秋感》:“渡淮橘成枳,一变性终失。”

〔渡江之橘〕 唐·元稹《驯犀》:“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化枳〕 清·唐孙华《酪茗》:“久客惯北餐,如橘渐化枳。”

〔徙橘〕 唐·骆宾王《晚泊江镇》:“转蓬惊别绪,徙橘怆离忧。”


猜你喜欢

  • 冲斗剑

    源见“丰城剑气”。指龙泉剑和太阿剑。比喻志气高迈、才华英发的人。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诗:“椎埋冲斗剑,消碎莹壶冰。”宋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词:“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

  • 桑榆之礼

    源见“桑榆”。指乡党序齿尊老之礼仪。唐欧阳詹《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举秀才于东湖亭序》:“后一日,遂有东湖亭之会。公削桑榆之礼,执宾主之仪,揖让升堂,雍容就筵。”【词语桑榆之礼】  成语:桑榆之礼汉语大

  • 陈咸之憾

    《汉书.陈咸传》:“〔父〕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讇也。’”后因以“陈咸之憾”

  • 破釜沉船

    同“破釜沉舟”。梁启超《南学会叙》:“震撼精神,致心皈命,破釜沉船,以图自保于万一。”见“破釜沉舟”。梁启超《南学会叙》:“震撼精神,致心皈命,~,以图自保于万一。”【词语破釜沉船】  成语:破釜沉船

  • 哭秦

    同“哭秦庭”。清 丘逢甲《星洲喜晤容纯甫副使即送西行》诗:“南出终张楚,西行更哭秦。”

  • 脊令在原

    脊令,即“鹡鸰”,一种水鸟。《诗.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朱熹集注:“脊令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故以起兴。”一说脊令在原,失其常处之所,故飞鸣求其同类。后用以说

  • 戟指嚼舌

    源见“戟手”。形容愤怒之极。鲁迅《华盖集.‘碰壁’之馀》:“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并列 伸手指人,咬破了舌头。形容十分愤慨。鲁迅《华盖集·“碰壁”之余》:“或则~,喷血而亡。”△用于写人愤怒时的表

  • 戒莫如豫

    谓戒备不如事前严密准备。《国语.晋语一》:“戒莫如豫,豫而后给。”豫,同预。

  • 不卑不抗

    见“不抗不卑”条。

  • 小垂手

    《玉台新咏》卷七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小垂手》:“舞女出西秦,蹑影舞阳春。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折腰应两笛,顿足转双巾。峨眉与慢脸,见此空愁人。”“小垂手”是乐府杂曲歌词名,原本是古代一种舞蹈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