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沉鱼落雁

沉鱼落雁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正其颜色)哉?”

庄子的意思,是形容美人之美,使鱼、鸟、麋、鹿等禽兽睹美而惊,不敢正眼相看。后世根据庄子的说法,又有发展。唐宋之间有诗句“鸟惊入松萝,鱼见沉荷花。”自唐宋以后,又逐步改“鸟飞”为“雁落”,传奇戏文中常以“沉鱼落雁”与“闭目羞花”连用,常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并列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美貌。语本《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廿载繁华梦》:“有个随任的侍妾,唤做香屏,是从京里带来,却有个~之容。”△褒义。描写小女子美貌非凡。→闭月羞花 花容月貌 如花似玉。也作“落雁沉鱼”、“鱼沉雁落”。


【典源】《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 (一作西施),人之所美也; 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成玄英疏:“毛嫱,越王嬖妾; 丽姬,晋国之宠嫔,此二人者,姝妍冠世,人谓之美也。”《管子·小称》:“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淮南子·修务训》:“今夫毛嫱、西施,天下美人。”

【今译】 毛嫱是越王的爱妾,丽姬是晋国的宠妃,她们都是美貌无比,称得上是天下的美人。鱼见了她们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飞上高空,麋鹿见了她们飞跑而去。这几句话本意是说,鸟兽无知,对人中的美色它们是无动于衷的。后来诗文中用为鸟兽是震惊于她们的美貌才避开的意思。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貌美动人。

【典形】 沉鱼落雁、落雁沉鱼、毛嫱。

【示例】

〔沉鱼落雁〕 宋·古杭才人《宦门子弟错立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落雁沉鱼〕 元·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子落雁沉鱼,乱了君臣,间别了子父。”

〔毛嫱〕 晋·傅玄《艳歌行》:“令代希世出,无乃古毛嫱。”


【词语沉鱼落雁】  成语:沉鱼落雁汉语词典:沉鱼落雁

猜你喜欢

  • 中流楫

    同“中流击楫”。明孙承宗《水龙吟》词:“念山河百二,玉镡罢手,都付与中流楫。”

  • 水长船高

    长:同“涨”。船浮水面,随着水位的涨落而高下,比喻人的地位身分亦随势而异。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彻继云:‘水长船高,泥多佛大,莫将来问,我亦无答。’”见“水涨船高”。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芭蕉清

  • 衣马轻肥

    源见“乘肥衣轻”。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奢华。唐杜甫《秋兴》诗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宋孔平仲《续世说.贤媛》:“儿子从宦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

  • 范寒

    同“范叔寒”。清黄景仁《赠陈秋士》诗:“投布识范寒,分金补颜空。”

  • 庾楼明月

    源见“南楼”。指庾楼胜处幽美宜人的夜色。常用以写游赏佳兴。宋 陈三聘《满江红》词:“滕阁暮霞孤鹜举,庾楼明月乌飞绕。念老来、于此兴无穷,知音少。”

  • 焚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禄,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欲将其逼出,介之推抱树被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以访阮,亦榜道

  • 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诺:应诺。 父亲召唤,来不及应诺,马上就起身;君主召唤,不等待车马驾好就先走了。 意谓对君父的召唤,迫不及待地趋赴。表示恭敬之至。语出《孟子.公孙丑下》:“《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 蟾枝交彩

    同“蟾宫折桂”。唐 林宽《献同年孔郎中》诗:“蟾枝交彩清兰署,鸾珮排光映玉除。”

  • 骥伏盐车

    《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者。何也

  • 以杀去杀,以刑去刑

    执行死刑,是为了以后没人触犯死刑;实施刑罚,是为了以后不用刑罚。 表示刑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犯罪。语出《商君书.画策》:“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也引作〔以刑止刑,以杀止杀〕。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