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䋁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后因以“水滴石穿”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之力成就难能之功。亦比喻小错误日积月累就会演变为大错误。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杨纤如《伞》:“在她看来,水滴石穿,功到自成。”


并列 水不断地滴,能把石头滴穿。语本《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沆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10:“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巾下有一钱。乖崖杖之。吏曰:‘一钱何足道? 乃杖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多用于描写持之以恒的精神。→铁杵磨成针 跬步千里 锲而不舍 ↔一暴十寒 半途而废。 也作“滴水穿石”。


解释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持之以恒,日久天长,自会做成难以想象的事情。

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枚乘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江苏淮阴人,曾经作过吴王刘濞掌管诏策文书的郎中官。枚乘在刘濞发动七国叛乱前,曾上书谏阻他起兵,叛乱中,又劝谏他罢兵,吴王均不听从。后来,吴王的叛乱被平定,而枚乘也由此出名。

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枚乘说:“福的产生有基础,祸的产生有根源,接受产生福的基础,杜绝产生祸的根源。祸从何处来的呢?泰山流下来的水可以滴穿石头,井上辘轳的绳索可以磨断木栏。水本身并非能钻透硬石的钻子,绳本身并非能锯断木头的锯子,这是逐渐浸润摩擦的结果。”枚乘希望吴王积累德行,了解背弃义礼的危害,三思而后行,早早地在错误发生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吴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枚乘就离开他,去了梁国。

近义绳锯木断

反义一曝十寒

例句

学习贵在坚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词语水滴石穿】  成语:水滴石穿汉语词典:水滴石穿

猜你喜欢

  • 元凯癖

    源见“左传癖”。杜预,字元凯。谓嗜读史书。唐卢纶《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诗:“元凯癖成官始贵,相如渴甚貌逾衰。”【词语元凯癖】   汉语大词典:元凯癖

  • 宝篦刮

    源见“金篦刮目”。原指医疗眼疾,喻得高人指点,解惑释疑。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病膜谁将宝篦刮,痒背恰得仙人抓。”

  • 百读不厌

    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谓诵读多遍,不感厌倦。形容文章高超。鲁迅《彷徨.高老夫子》:“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是要言不烦,百读不厌!”连动 形容作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用志:即用心。凝:聚。 意谓心无二念,聚精会神。 形容专心致志。语出《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耶?’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

  • 两部蛙

    源见“两部鼓吹”。指鸣叫着的青蛙。宋戴复古《豫章巨浸呈陈幼部提干》诗:“自成鼓吹喧朝夕,输于东湖两部蛙。”【词语两部蛙】   汉语大词典:两部蛙

  • 幕上燕巢

    比喻处境危险之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自卫如晋,将宿于戚,闻钟声焉。曰:‘异哉……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君又在殡,而可以乐乎?’”又简言之为“幕燕”。《元史.外夷传》:“鼎鱼幕燕,亡

  • 徐市求仙

    参见:入海求仙

  • 望仙台

    《三辅黄图》卷三《甘泉宫》:“集灵宫、集仙宫、存仙殿、存神殿、望仙台、望仙观,俱在华阴县界,皆武帝宫观名也。”汉武帝崇拜仙术,修建了很多宫、殿、观、台,望仙台是其中之一。后遂用为咏升仙或咏宫苑之典。唐

  • 采芝翁

    晋.皇甫谧《高士传.四皓》:“四皓者,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用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

  • 乘牛铁冠

    《宋史》卷二七八《雷德骧传》:附雷简夫传:“(曾孙)简夫,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关中用兵,以口舌捭阖公卿。既仕,自奉稍骄侈,騶御服饰,顿忘其旧,里闾指笑之曰:‘牛及铁冠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