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栾巴噀酒

栾巴噀酒

葛洪神仙传.栾巴》载:东汉成都人栾巴,精于道术,一次在朝廷大宴中,将皇帝赐的酒洒向西南,朝廷要治他不敬之罪,他说:“臣适见成都市上火,故臣漱酒为雨救之,非敢不敬。”探问之,果然。后用为救火之典。唐李瀚蒙求》:“栾巴噀酒,偃师舞木。”清袁枚《随园随笔.古书所载不同》:“世传栾巴噀酒水救火,而《后汉书.方术传》噀酒救火者樊英郭宪,横非栾巴也。”


【典源】 晋·葛洪 《神仙传·栾巴》:“(栾巴) 征为尚书郎,正旦大会,巴后到,有酒容,赐百官酒,又不饮而西南向噀 (xun) 之。有司奏巴不敬,诏问巴。巴曰:‘臣乡里以臣能治鬼护病,生为臣立庙。今旦有耆老,皆来臣庙中享,臣不能早饮之,是以有酒容。臣适见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为尔救之,非敢不敬,当请诏问,虚诏抵罪。’乃发驿书问成都,已奏言: 正旦食后失火,须臾,有大雨三阵,从东北来,火乃止,雨着人皆作酒气。”《后汉书·栾巴传》注亦引之。《后汉书·方术列传·樊英传》:“尝有暴风从西方起,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今记其日时。客后有从蜀都来,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于是天下称其术艺。”一般称引栾巴事。

【今译】 后汉时栾巴任尚书郎,元旦群官聚会,栾巴来迟,而且面带酒色,皇帝赐酒又不饮而向西南方喷出去。有纠察官员奏巴不敬之罪,皇帝责问,栾巴说:“臣家乡的人因为臣能驱鬼治病,为臣立庙,今天元旦故乡父老都来庙中祭祀,我不能喝早酒,因此面带酒色。刚才臣见成都市上失火,因而漱酒去扑救,并非不敬,陛下可以发诏去问。”于是发驿书问成都,不久成都来奏: 元旦食后失火,不一会,有大雨三阵,从东北来,将火扑灭,雨中带有酒气。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饮酒或失火事。

【典形】 巴噀火、成都酒、成都救火、西南噀酒、噀酒、噀雨巴。

【示例】

〔巴噀火〕 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九钻巴噀火,三蛰楚祠春。”

〔成都酒〕 明·汤显祖《壬申除夕邻火延尽余宅》:“正旦成都酒,糜家好妇车。”

〔成都救火〕 北周·庾信《正旦蒙赵王赍酒》:“成都已救火,蜀使何时回?”

〔西南噀酒〕 唐·岑参《醴泉东溪送程皓入蜀》:“西南如噀酒,遥向雨中看。”

〔噀酒〕北周·庾信《见游春人》:“那能学噀酒,无处似栾巴。”

〔噀雨巴〕 宋·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词语栾巴噀酒】  成语:栾巴噀酒汉语词典:栾巴噀酒

猜你喜欢

  • 西子扁舟

    源见“范蠡扁舟”。指西施随范蠡入五湖隐遁。宋辛弃疾《破阵子.为范南伯寿》词:“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 茵溷花分

    源见“飘茵堕溷”。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清赵翼《静观》诗:“茵溷花分总宿因,求仙学佛枉劳神。”

  • 翚飞

    源见“鸟革翚飞”。翚,五彩的山雉。形容宫室高峻壮丽。南朝 梁 王屮《头陀寺碑文》:“丹刻翚飞,轮奂离立。”宋范成大《吴船录》上:“真君殿前有大楼,曰玉华,翚飞轮奂,极土木之胜。”【词语翚飞】   汉语

  • 庭际玉

    同“谢庭兰玉”。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当时拟弄掌中珠,岂谓先摧庭际玉。”

  • 廉颇老

    源见“廉颇善饭”。慨叹将军虽然报国心切,但未得知遇。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上不在天,下不着地

    《韩非子.解老》:“〔人〕上不属天,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上不属天,谓非星辰之类;下不著地,谓非草木之类。后因以“上不在天,下不着地”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儿女英雄传》八回:“只叫他

  • 戒慎之鞀

    传说周武王时为了使君主警惕、谨慎所摇的小鼓。《吕氏春秋.自知》:“尧有欲谏之鼓,舜有毁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鞀( ㄊㄠˊ táo 逃)。”鞀:鼗鼓。

  • 暮景桑榆

    同“桑榆暮景”。元宫天挺《范张鸡黍》四折:“人都道我暮景桑榆,合有些峥嵘气象。”见“桑榆晚景”。元·宫天挺《范张鸡黍》4折:“人都道我~,合有些峥嵘气象。可正是乐极悲生,今日个泰来否往。”【词语暮景桑

  • 顾名思义

    看到名字就想到名子的含义。后来也比喻做出某种结论或解释是理所当然的。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晋阳(今山西晋阳)人。曹丕在东宫时,为中庶子。曹丕即位,迁兖州刺史。明帝时加扬烈将军。齐王曹芳时和

  • 剪须和药

    剪下胡须烧成灰来配药,比喻上级关心、体恤下属。出自唐太宗李世民和李勣的事迹。参见“济世安民”和“粥炉燎须”。史载,一次李勣突然生病。医生说,用须灰可治。唐太宗便自剪胡须为之和药。【出典】:《新唐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