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柔能制刚

柔能制刚

柔弱能克制刚强。《后汉书.藏宫传》:“《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唐代李贤注谓黄石公,“即张良于下邳圯所见老父出一编书者。”


【词语柔能制刚】  成语:柔能制刚汉语词典:柔能制刚

猜你喜欢

  • 呕血

    《左传.哀公二年》:“既战,简子曰:‘吾伏弢呕血,鼓音不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书》曰:“亮粮尽势穷,忧恚欧(呕)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公元前四九三年,晋卿赵简子

  • 豫且网

    源见“白龙鱼服”。指渔者的捕鱼具。比喻害人的圈套或困厄。唐卢照邻《穷鱼赋》:“竞下任公之犗,争陈豫且之网。”

  • 铁铸六州

    源见“铸成大错”。指造成重大错误。清黄遵宪《述闻》诗之五:“铁铸六州成大错,衣香七市付沈灰。”

  • 红炉点雪

    《高子遗书.会语七八》:“颜子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烧红的火炉上着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聪明人一经点拨,立即悟解。清袁枚《随园诗话》四:“诗得一字之师,如红炉点雪,乐不可言。”见“洪炉

  • 物至则反

    同“物极则反”。《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汉 刘向《新序.善谋》:“物至则反,冬夏是也;到高则危,累棋是也。”见“物极必反”。【词语物至则反】  成语:物至则反汉语大词典:物至

  • 埋名

    隐匿真实姓名。《汉书.翟方进传》:“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惭于先帝。”后人称不使人知道姓名为“隐姓埋名”。【词语埋名】   汉语大词典:埋名

  • 阮生泪

    源见“哭穷途”。喻指陷于困境、无路可走的悲哀。清张问陶《由睫巢移居竹尾小楼》诗:“人有阮生泪,楼绝庾公尘。”【词语阮生泪】   汉语大词典:阮生泪

  • 布鼓

    源见“持布鼓过雷门”。比喻浅陋者。晋葛洪《抱朴子.金丹》:“闻雷霆而觉布鼓之陋,见巨鲸而知寸介之细也。”【词语布鼓】   汉语大词典:布鼓

  • 随驾隐士

    指虽然隐居但却有意于做官的人。出自唐卢藏用之事迹。参见“终南捷径”条。卢藏用早年隐居山中,但却希望能够出来做官,因此被人称做是“随驾隐士”。【出典】:《新唐书》卷123《卢藏用传》4378页:“始隐山

  • 凫短不能长

    同“凫胫鹤膝”。明冯惟敏《醉太平.家训》曲:“须知凫短不能长,再休提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