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望夫石

望夫石

初学记》卷五载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此事参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世说新语》下佚文。后来关于“望夫石”的传说记载很多,参见《嘉庆一统志》“锦州府”、“平凉府”、“袁州府”、“贵阳府”,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五“望夫石。”

“望夫石”的故事是古代民间传说,流传极广,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征夫妻子的痛苦遭遇和她对丈夫的痴情眷恋所寄托的深厚同情。故常被历代文人用为怀夫望归的典故。唐.刘禹锡《望夫石》诗:“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明.凌濛初《满少卿饥附饱飏,焦文姬生仇死报》:“绿袍少年,别牵系足之绳;青鬓佳人,立化望夫之石。”


【典源】《初学记》卷五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曰:“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 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归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太平御览》卷八八八引《列异传》亦载。

【今译】武昌北山上有一望夫石,形状像人站立的样子。传说有一位贞节的妇女,她的丈夫从军远行,她带着儿子在这里为丈夫饯行。贞妇站在山头望夫归来,久立身竟化为石,望夫石因此得名。

【释义】后以此典表现女子对丈夫的忠贞和思念。

【典形】 化石、化顽石、妾身为石、山头化石、山头石、身化石、石立武昌、石望夫、望夫石、化石山头妇、化石心。

【示例】

〔化石〕 唐·李白 《拟古》之十二:“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化顽石〕 元·关汉卿《窦娥冤》:“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

〔妾身为石〕 宋·陈造《望夫山》:“妾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山头化石〕 唐·白居易《浪淘沙词》:“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山头石〕 明·刘绩《征妇词》:“君为塞下土,妾作山头石。”

〔身化石〕 唐·元稹《春六十韵》:“望夫身化石,为伯首如蓬。”

〔石立武昌〕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石立武昌,亭望夫而不及。”

〔石望夫〕 北周·庚信《哀江南赋》:“况复君在交河,妾在清波。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逾多。”

〔望夫石〕 唐·李绅《过荆门》:“惆怅忠贞徒自恃,谁祭山头望夫石。”


【词语望夫石】   汉语词典:望夫石

猜你喜欢

  • 三矢平虏

    同“三箭定天山”。唐白居易《答箭簇》诗:“何不向东射,东海有长鲸。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 张郎走马

    源见“走马章台”。本指张敞走马章台。亦指少年策马游乐。明陈子龙《春游》诗之四:“已移卓女当垆后,便逐张郎走马归。”

  • 小白鸿翼

    《管子.霸形》:“桓公在位,管仲、?朋见。立有间,有贰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

  • 弦外之意

    《南史.范晔传》:“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后因以比喻语言中隐含着的深意。偏正 琴声停止后的余音

  • 非我莫属

    莫:没有谁。属:归属。除了我,再没有谁能够拥有。语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为非我莫能为。”见“舍我其谁”。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52回:“吴景濂久已怀着总理一席~的念头,而今竟被别人夺去

  • 汝颍月旦评

    同“汝南月旦”。颍州,汉属汝南郡。《三国志.陆瑁传》:“若今善恶异流,贵汝 颍月旦之评,诚可以厉俗明教,然恐未易也。”

  • 死灰不然

    源见“死灰复燃”。喻失势者不可能再起。然,“燃”的古字。南朝 梁何逊《仰从兄兴宁寘南》诗:“死灰终不然,长岑且未归。”严复《论中国分党》:“幻气游魄,幸逃法外;死灰不然,盖已无疑。”

  • 会试

    明清科举制度,乡试第二年会集各省举人试于礼部,叫做“会试”,考中者称贡士。《明史.选举志》:“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词语会试】   汉语大词

  • 仲都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载驷马,于上林昆明池上环冰而驰。御者厚衣狐裘寒战,而仲都独无变色,卧于池台上,曛然自若。夏大暑日,使曝坐,环以十炉火,不言热,又身不汗。”传说汉元帝时,汉

  • 拍手拦街笑

    源见“山公醉酒”。又唐李白《襄阳歌》:“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䍦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后因以“拍手拦街笑”笑嘲醉酒。宋晁补之《安公子.和次膺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