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知原指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局这三个过程。现用一问三不知,泛指无论怎么问,对方一概不知,含贬意。公元前468年,晋国荀瑶率师伐郑。晋大夫荀寅认为:“君子谋划事情,要把这一件事情的开始、中间经过和最后
源见“范蠡扁舟”。指辞官归隐江湖。《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霸越平吴,扁舟五湖……功成身退,辞荣归位。”述补 乘小船入江湖。比喻功成身退,归隐江湖。语本《吴越春秋》卷10:越灭吴,范蠡“乃乘舟出三江
《晋书.谢奕传》:“桓温辟谢奕为安西司马。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尝逼温饮,温走入南康主门避之。主曰:‘君若无狂司马,我何由得相见!’”晋桓温曾因司马谢奕酒醉被逼入南康公主门,方得尚公主。故南康公主说,
源见“结草以报”、“黄雀报”。谓感恩图报。元李行道《灰阑记》一折:“多谢大娘子,小人结草衔环,此恩必当重报。”并列 比喻感恩报德,终生不忘。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国大夫魏颗将父之遗妾改嫁,妇人之父
源见“韫椟待价”。喻等待时机施展才能。唐韦应物《赠冯著》诗:“善蕴岂轻售,怀才希国工。”
源见“美玉经三火”。比喻经过长期严格的检验,才能分辨人品质的优劣。唐白居易《放言》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晋.杜预注说,飂是古国名,叔安是其君名),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董,氏曰‘豢龙’。”传说虞舜时有一个叫董父的人,能畜龙。因
《晋书.张华传》:“武帝常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后以“御前画地”称誉博学多才,善于筹画。清张问陶《送家鹤坪太守之任河南》诗:“御前画地谈河北,剑外题诗
源见“阮囊羞涩”。比喻身边无钱。明无名氏《节侠记.围猎》:“自家牛羊满山,马驼蔽野,客囊无忧羞涩,幸舍不致空虚。”清唐孙华《维扬舟中作》诗:“胜事人传跨鹤游,客囊羞涩滞扬州。”主谓 旅途中钱都用完,口
《五苦经》:“狱卒名阿旁,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镬汤中,煮之令烂。”本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后以借指凶恶可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