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施氏之邻

施氏之邻

列子.说符》:“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求取)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指负责教导的官师)。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通“政”)。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古时的一种刑罚,男子割势)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攝(迫近)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古代砍掉脚的酷刑)之而还诸鲁。既反(返),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责备)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时,指时机,时势)。子道与吾道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系是),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困窘)哉!’孟氏父子舍然(舍通释,释然是形容疑虑消除)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施氏的邻人孟氏不顾时机事势,只知盲目机械地照搬施氏富家荣亲的方法,以致遭到不幸,事归失败。

后因以“施氏之邻”的典故,常讽刺比喻那种只知死搬硬套不知因时因势灵活权变处理问题的教条主义者。


猜你喜欢

  • 夸父逐

    同“夸父逐日”。清钱谦益《云间董得仲投赠三十二韵依次奉答》:“日愁夸父逐,石畏祖龙鞭。”

  • 集囊作帷

    囊:书囊,即指盛放大臣上书的布袋子。帷:帷幕。汉武帝时,天下奢侈成风,百姓多弃农经商。武帝问东方朔:“我想要教化人民,有什么好办法吗?”东方朔说:“唐尧、虞舜、夏禹、商汤等远古的历史,已过去几千年了,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过错不改正,这才叫过错。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夫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其罢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劝摇之心。”同书《李寻传》:“夫过而不改

  • 洛出书

    参见:清洛荐尧书

  • 抱桥

    同“尾生抱柱”。宋刘筠《又赠荷花一绝》:“风波若未乖前约,一死何曾更抱桥!”【词语抱桥】   汉语大词典:抱桥

  • 避李嫌瓜

    源见“瓜田李下”。避免嫌疑。清 杨潮观《信陵君义葬金钗》:“他正气邪难犯,咱贞魂死不差。还只为守宫闱,避李嫌瓜。”并列 表示避免嫌疑。《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

  • 哀丝豪肉

    见“哀丝豪竹”。豪肉:指洪亮的歌喉。清·黄景仁《柳初新·七月初二日夜宴》:“无端乙夜,~,激得异乡愁断。”【词语哀丝豪肉】  成语:哀丝豪肉汉语大词典:哀丝豪肉

  • 民归之如水就下

    百姓归附他,好像水向低处奔流一样。 表示深得民心。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同“犹”。)《韩诗外传》卷三:“夫奚不若子产之治郑,一年而负罚之过省,二年而刑杀

  • 在官言官

    《礼记.曲礼下》:“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官:藏版图、文书的地方。库:藏车马兵甲的地方。府:藏财货的地方。意思是随其职司而参与谋议。后人借用为处在什么地位即讲什么话。偏正 在官场上

  • 乌有子虚

    借指并不存在的事物。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 “至于儿女钟情,客宾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 参见:○子虚乌有见“子虚乌有”。【词语乌有子虚】  成语:乌有子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