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

原指既有高深的知识,又有雅致的风度。后来常用于形容人举止斯文,态度闲雅。这是孔子对当时社会文人的一般要求。他认为,如果朴实超过了文采,不免陷于粗野;而文采超过朴实,则又陷于虚夸。朴实和文采配合得当,才可称得上是一位君子。

【出典】: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例句】:

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位,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也。” 《古今杂剧》元《费唐臣贬黄州》三:“见如今御史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毛泽东选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主谓 彬彬,谐调配合。多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语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镜花缘》15回:“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极其清秀。”△褒义。多用于举止态度方面。→温文尔雅 彬彬有礼 温柔敦厚 斯斯文文 ↔袒裼裸裎 敞胸露怀暴戾恣睢。也作“彬彬文质”、“文质斌斌”。


解释文:文雅。质:朴实。彬彬:文质各占一半的形貌。形容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采,又很朴实。后常用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做人要既文雅又朴实。他说:“如果过于朴实,使得朴实超过了文雅,就显得粗陋;如果过于文雅,使得文雅超过了朴实,则会显得浮华。只有文雅和朴实各占一半,配合得当,才是君子。”

孔子对于质和文的论述,其实涉及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后代将其加以推广,应用到为人处世、撰文写作等许多方面,总体要求是内容要与形式配合得当,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称得上完美、完善。

近义温文尔雅

例句

新来的老师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


【词语文质彬彬】  成语:文质彬彬汉语词典:文质彬彬

猜你喜欢

  • 中原无鹿

    源见“中原逐鹿”。喻天下太平。唐吴融《华清宫》诗:“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

  • 八十一家

    《汉书.扬雄传下》:“故《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百二十九赞,分为三卷。”汉时,扬雄著《太玄经》,书中有“八十一家”。后因用指《太玄经》,并作为称美诗文富有奇彩的典故。唐.

  • 青城之祸

    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大梁城南五里号青城,乃金国初粘罕驻军受宋二帝降处。当时后妃皇族皆诣焉,因尽俘而北。后天兴末,末帝东迁,崔立以城降,北兵亦于青城下寨,而后妃内族复诣此地,多僇死,亦可怪也。”后以

  • 椎车

    同“椎飞博浪”。清张问陶《邳州道中感留侯遗事》诗:“椎车结履不踌躇,进退人间早自如。”【词语椎车】   汉语大词典:椎车

  • 看碧成朱

    同“看朱成碧”。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家文官花》词:“倚阑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见“看朱成碧”。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家文官花》:“倚阑~,等闲褪了香袍粉。”【词语

  • 续凫截鹤

    同“断鹤续凫”。《续高僧传》卷三:“续凫截鹤,庸讵真如;草化蜂飞,何居弱丧?”见“续凫断鹤”。唐·独孤及《对诏策》:“若矫其肆任之性,以徇刑政之端,是~,亏其全矣。”【词语续凫截鹤】  成语:续凫截鹤

  • 六奇陈平

    参见:陈平六奇

  • 梦里说邯郸

    源见“黄粱梦”。喻虚幻之事。宋刘镇《江神子.吊方检详》词:“思君梦里说邯郸,未成欢,已炊残。”

  • 掌上明珠

    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因以“掌上明珠”比喻极受疼爱的人。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儿女。宋辛弃疾《永遇乐.送陈光宗知县》词:“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偏正 比

  • 恒沙

    同“恒河沙数”。南朝 梁沈约《千佛颂》:“能达斯旨,可类恒沙。”【词语恒沙】   汉语大词典: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