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掬指

掬指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鲁宣公十二年春,楚庄王发兵包围进攻郑国,因郑、晋有盟,郑便向晋告急求援。可是晋军六月赶到黄河边时,郑国已经投降。晋三军统帅中军将荀林父想回师,中军佐先縠却坚决主张渡河击楚,于是他率中军之一部,渡过黄河。荀林父迫不得已,采纳韩厥的建议,为援救先縠,只得督师渡河,驻军在敖、鄗两山之间。由于楚军在邲突袭晋军,晋中下两军被击败。士会率领的上军因事先有准备,在敖、鄗之间七处设下伏兵,故不败。晋中下两军被击败后,仓惶渡河,中军大夫赵婴齐早有逃跑准备,预先使他的部下在黄河边准备了舟船,故他所率一部先行渡河而云。楚兵追来,中军大部和下军官兵争相渡河逃命,乱作一团。“桓子(即荀林父)不知所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掬,两手合捧。指可掬,是形容军士扒住船舷争渡被砍掉的断指之多。后因以“掬指”、“骸爨”形容战争的残酷和惨败的局势。

唐.李白《南奔书怀》诗:“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


猜你喜欢

  • 淫鱼乘波听

    同“瓠巴鼓瑟”。三国 魏曹丕《善哉行》:“有客从南来,为我弹清琴。五音纷繁会,拊者激微吟。淫鱼乘波听,踊跃自浮沉。”

  • 秋毫无犯

    秋毫:秋天鸟兽新长出极细微绒毛,比喻微小事物。此典指韩信称赞刘邦率军西进,一路上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后以此典比喻军队纪律严明;又比喻为人清正廉洁。在萧何再三推荐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刘邦

  • 羊公碑

    源见“堕泪碑”。指襄阳百姓树立在岘山的羊祜纪念碑。多用以颂扬官吏的惠政。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词语羊公碑】   汉语大词典:羊公碑

  • 曳尾涂中

    《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楚威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愿以国内之事委托贤人而相累)!’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藏于笥而覆以巾)而藏之庙堂之

  • 校尉厨

    《晋书.阮籍传》:“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后因以“校尉厨”代指美酒。宋周必大《戊子岁除以粣代酒送邦衡邦衡有诗见戏仍送牛尾狸次韵》:“先生岂比习池徒,薄酝仍惭校尉厨。”【词

  • 拔帜易帜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公元前二〇四年,汉将韩信率军数万攻打赵国。赵王歇及主将陈余,聚兵二十万在井陉口迎战。离井陉口三十里处,韩信“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偏僻小路)革(音bì

  • 晋阳甲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荀寅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曷为以叛言之?无君命也。”《榖梁传.定公十三年》:“冬,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

  • 阳乌

    源见“三足乌”。指太阳。晋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岐,阳乌回翼乎高标。”【词语阳乌】   汉语大词典:阳乌

  • 谢女解围

    《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中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人类社会的产生已经很久了,一个时期太平,一个时期又混乱。 意谓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就是在“一治一乱”中发展的。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二》:“天下之生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