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拄笏看山

拄笏看山

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晋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性格卓荦不羁)作桓车骑(桓冲字幼子,《世说新语》附《释名》说字玄叔,亦称‘车骑’)参军(官名,晋及南北朝时,诸王府及将军开府都设此职,是重要的参议军政的慕僚),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近来)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王徽之身为参军官,久不愿理事,桓冲促其料理,王却傲然不作回答,以笏拄颊说的话,正表现出他的心志根本不在府中事务上,而在于闲逸适志。

旧因以“拄笏看山”比喻虽在高官而有闲情雅致。

宋.苏轼《次韵胡完夫》诗:“老去上书还北阙,朝来拄笏看西山。”(《分类东坡诗》十九)


并列 拄,顶着,支撑;笏,手板;拄笏,用手板撑着面颊,若有所思的样子;看山,欣赏山景。形容在官却有悠然闲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板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宋·陈与义《漫郎》:“漫郎功业大悠然,~了十年。”※拄,不读作zhù;笏,不读作wù。△多用于描写为官忙里偷闲,悠然自得之态。也作“拄笏西山”、“拄颊看山”。


【典源】《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晋书·王羲之传》亦载。

【今译】 晋代王徽之(字子猷) 性情疏放不羁,他曾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不理政务,桓冲对他说:“你在府中很久了,应当料理些事务。”王徽之不回答,两眼望着远处,用手版拄着脸颊说:“西山早晨,空气很清新嘛。”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狂放不羁,不问俗事。

【典形】 参军拄笏、笏挂颊、看爽气,看西爽、骑曹知爱山、爽气、爽气西山、爽气朝来、西山爽、西山爽气、朝来爽气、拄笏、拄笏看山、拄颊、朝气爽、朝来清气、拄笏西山、西山朝爽、西山气爽、望爽气。

【示例】

〔参军拄笏〕 宋·黄庭坚《再次韵呈明略》:“参军拄笏看云气,此中安知枯与荣。”

〔笏挂颊〕 宋·苏轼《再用前韵寄莘老》:“困穷谁要卿料理,举头看山笏挂颊。”

〔看奭气〕 明·高启《致爽阁》:“拄笏朝吟看爽气,登临谁有晋风流?”

〔看西奭〕清·钱谦益《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马曹官好看西爽,酒郡封移带宿酣。”

〔骑曹知爱山〕 宋·范成大《奉题胡宗伟推官揽秀堂》:“南邻范叔骨相寒,不如骑曹知爱山。”

〔爽气西山〕 清·徐作肃《秋过南村》:“爽气西山玉麈柄,荣名北阙锦盘陀。”

〔爽气朝来〕 唐·钱起《乐游原晴望》:“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愁轻。”

〔西山爽〕 唐·王维《送李太守赴上洛》“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西山爽气〕 元·王恽《平湖乐·尧庙秋社》:“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朝来爽气〕 宋·陈与义《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朝来爽气如有朝,送我凭轩一杯酒。”

〔拄笏〕 清·严沆 《送吴谨侯同馆》:“夺我凤凰池,未妨彭泽醉,兴来拄笏西山翠。”

〔拄笏看山〕 宋· 陆游 《春晚书怀》:“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拄颊〕清·高其倬《与熊敏思登蟠龙山顶》:“城中拄颊看西山,千峰历历横眉端。”


【词语拄笏看山】  成语:拄笏看山汉语词典:拄笏看山

猜你喜欢

  • 龙马

    《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后因以“龙马”指骏马。南朝 齐谢朓《送远曲》:“方衢控龙马,平路骋朱轮。”【词语龙马】   汉语大词典:龙马

  • 狐穴

    源见“狐书”。指僻书僻典。清孙枝蔚《题仙舟图次黄仙裳韵》:“工吟每耻搜狐穴,设酒偏思傍钓矶。”【词语狐穴】   汉语大词典:狐穴

  • 穴藜床

    同“坐穿木榻”。宋苏轼《游灵隐高峰塔》诗:“问年笑不答,但指穴藜床。”

  • 浙东三黄

    指明末清初浙东学者黄宗羲及其弟宗炎、宗会。《清史稿.黄宗羲传》谓黄宗羲与“弟宗炎、宗会,并负异才,自教之,有‘浙东三黄’之目。”

  • 蜮箭伺人

    源见“含沙射影”。喻奸人以卑劣手段伺机害人。清秋瑾《杂咏》:“随珠弹雀总辛酸,蜮箭伺人感百端。”

  • 宣室诏

    源见“宣室召”。指君王征召才士的诏令。唐白居易《寄题周至厅前双松》诗:“忽奉宣室诏,征为文苑臣。”

  • 什袭而藏

    把物品层层裹藏。语出《艺文类聚》卷六引《阚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斋七日,端冕玄服以发宝,革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掩口而笑曰:‘此特燕石也,其与瓦甓不

  • 原思贫

    同“原宪贫”。原宪字子思,亦称原思。清萧诗《答董子绍舒》诗:“于此颇有得,勿谓原思贫。”

  • 尧舜其犹病诸

    尧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君。病:担忧。诸:“之乎”的合音。 尧舜对此尚且感到为难呢。 表示标准太高,虽尧舜也愁难以达到。语出《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 许史侯盛

    《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曰:‘自宣(帝刘询)、元(帝刘奭shì)、成(帝刘骜áo)、哀(帝刘欣)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将,穷贵极富,见其位矣,未见其人也。’”汉朝自宣帝到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