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投簪

投簪

晋.左思《招隐》诗:“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音zān,古音为叶韵读如zhēn)。”

簪是连结冠与发的一种器物,说投簪,即投弃冠簪,冠是古时官僚士大夫所戴的帽子,投弃冠簪等于说“挂冠”,就是辞官不仕的意思。在诗中用“投簪”,就是表示想辞官归隐。这里用汉疏广之事虽不明朗,但用“投簪”却是较早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其中投簪用汉疏广谢病弃官而归东海事,就比较明显了。

据《汉书.疏广传》载:汉时东海兰陵人疏广,少好学,明《春秋》,宣帝时为太傅,兄子受同时为少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十二年,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耻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移书言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

后因以“投簪”比喻弃官。元.许有壬《白菜》诗:“南士称秋末,投簪要即时。”投簪与投冠同,都比喻弃官。关于“投冠”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作》诗:“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词语投簪】   汉语词典:投簪

猜你喜欢

  • 蟾盘

    同“蟾轮”。唐曹松《中秋对月》诗:“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词语蟾盘】   汉语大词典:蟾盘

  • 清冰

    源见“冰清玉润”。美称岳父。清李渔《风筝误.郊饯》:“承台命,我心中敬领,定搜寻一双润玉配清冰。”

  • 问君平

    源见“成都卖卜”。谓占卜。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宋张耒《冬至后三日》诗:“穷通付吾道,不复问君平。”

  • 晖光日新

    《易.系辞上》:“日新之谓盛德。”《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孟子.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为大。”后遂以“晖光日新”谓修德进业,日有所获。《隶释.汉度尚碑》:“令闻弥崇,晖光日新

  • 桐乡置祠

    同“桐乡归葬”。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棠树勿剪,何如审像图形;桐乡置祠,岂比耳闻身及?”

  • 残客

    《梁书.张缵传》:“初,缵与参掌何敬容意趣不协,敬容居权轴,宾客辐凑,有过诣缵者,辄距不前,曰:‘吾不能对何敬容残客!’”南朝.梁.张缵与何敬容有矛盾。何掌握大权后,宾客很多。何的客人到张家来,张拒不

  • 勒功比宪

    同“勒铭燕然”。唐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诗:“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

  • 天壤王郎

    《世说新语.贤媛》:“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迁谢家,意大不说(悦)。太傅(谢安)慰释之曰:‘王郎,逸少(王羲之)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憾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

  •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梧桐半死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其根半死半生。”龙门之桐,高及百尺,而其根半死半生,后以此为丧偶的典故。宋.贺铸《鹧鸪天》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