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当仁不让

当仁不让

原意是说儒者以仁为己任,虽师亦无所逊。后则泛指应该做的事就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不推让。孔子在教育他的学生时说,如果遇见合乎仁义的事情,即使老师,也不应谦让,而应主动地去做。

【出典】:

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曹褒传》:“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吾何辞哉。”


偏正 遇到应做的事,不推诿,主动去做。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高和《越轨诉讼》:“赵雅兰拦了一辆车,两人把东西搬到车上,赵雅兰坐后边,张警察~地坐到了司机旁边。”△褒义。用于描写积极主动做事。→义不容辞自告奋勇 责无旁贷 义无反顾 毛遂自荐↔善为我辞 推三阻四 萎缩不前


解释当:面对。让:谦让,辞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主动去做,绝不推诿。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为“仁”。“仁”就是维护宗法关系的道德规范,包括忠孝、信义、智勇、爱人等广泛的内容。在儒家的观念中,天、地、君、亲、师都是顶礼膜拜的对象。但是,孔子在这里说:“面对仁义的时候,不必和老师谦让。”似乎老师都可以不尊重,其实并非这样。

孔子讲这句话的目的,在于教育弟子们以仁爱为己任。面对仁义之事,应当勇往直前,决不推诿。宋人邢昺也注释说:“这句话说的是施行仁义的急迫。弟子之道,在于做事时应当谦让于老师。但是假如面对的是施行仁义之事,就不必再和老师谦让了。”

现在“当仁不让”的含义已经扩大,不但仁义之事应当主动去做,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也都应当自觉主动地去做。

近义义不容辞

反义推三阻四

例句

他以一种当仁不让的神气立刻接受了委托,兴奋地跳着去了。


【词语当仁不让】  成语:当仁不让汉语词典:当仁不让

猜你喜欢

  • 出处进退

    同“出处语默”。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败,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并列 出仕或隐

  • 随风逐浪

    ㄙㄨㄟˊ ㄈㄥ ㄓㄨˊ ㄌㄤˋ suí fēng zhú làng 774 ① 奔波;颠沛。唐 吴融《商人》诗:“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①见“随波逐浪②”。唐·吴融《商人》:“~年年别,

  • 骊渊

    源见“探骊得珠”。藏骊珠的深渊。喻指学问的渊源。汉王粲《荆州文学记官志》:“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词语骊渊】   汉语大词典:骊渊

  • 宣明面

    《南史.刘穆之传》附《刘瑀传》:“(瑀)与严竣书曰:‘朱修之(晋朱序孙)三世叛兵,一日居荆州,青油幕下,作谢宣明面目见向,使斋帅以长刀引吾下席,于吾何有,政恐匈奴轻汉耳。’”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

  • 固穷

    《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中有“君子固穷”语,表述孔子对君子能身处穷困而坚守节操的观点。后以“固穷”赞扬文

  • 莱衣彩戏

    源见“老莱娱亲”。谓穿着五彩衣戏耍以娱父母。表示尽心孝事双亲。宋洪迈《六州》词:“莱衣彩戏,汉殿玉卮轻。”

  • 方寸之木,高于岑楼

    岑楼:高而顶尖的楼。 一寸厚的木块,比尖角高楼还高。 意谓两种事物,如果不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清.叶燮《

  • 兰亭不肯昭陵住

    唐.刘餗《隋唐嘉话》:“王右军《兰亭序》,……太宗为秦王日,见拓本,惊喜,……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宋代欧阳修

  • 一沐三捉发

    沐:洗头。捉:用手握住。 沐浴一次要三次握住头发起水。 形容公务繁劳和求贤心切。语出《吕氏春秋.谨听》:“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淮南子.汜论训》:“当此

  • 三士桃

    源见“二桃杀三士”。本指晏婴设计除去齐国三勇士之事。亦用作食桃之典。唐卢象《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诗:“闲荫七贤地,醉餐三士桃。”